第468章 诗鬼李贺(第3页)
这也是李贺的不幸,也是那个时代的不幸。
如果李贺有机会的话,肯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可以实现人生理想。
但是很多的事情,又是没有办法。
这也正是李贺最苦恼的地方,以至于后期的诗,每一首都感人肺腑。
道尽了生活的艰辛,读后让人感慨万千。
“耗尽心力,历经坎坷之后,才堪堪得到了一个与才华不相匹配的职位。”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断勉励自己,心志不改。”
“在一次酒席上,主人家与李贺举杯相对,用主父偃和马周皆是先受排挤后被重用的故事来宽慰李贺。”
“李贺大受鼓舞,立即作下一首《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在场众人闻之,无不大受震撼。”
“诗的末尾,人们仿佛又看到当年那个初入长安、满怀希望的少年立在眼前。”
“虽然李贺志不在此,心情瞧悴如刍狗,但还是兢兢业业在奉礼郎这个岗位上干了3年。”
“他亲眼看见了百姓民不聊生的现状,写出不少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文。”
“他写了数篇诗文抨击时事,借古讽今。”
“但这一篇篇诗文犹如以卵击石,对于唐朝彼时的当权者来说,不痛不痒,甚至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 “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凉薄,难道李贺不知吗?他当然知道。”
“可贵的是,尽管知道生之艰难,世之险恶,仍然怀着一腔孤勇和无畏。”
“临到终了,李贺仍然拥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热血和倔强。”
“即便是在生命尽头的那几年,身负重病的李贺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辞官后,他入了昭义军节度使军中做幕僚,帮忙处理公文。”
“元和十一年,李贺走投无路回到家中,不久后病故。”
“那一年,他27岁。”
“李贺的一生,伴随着坎坷与失意,却仍坚持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贺是倔强的,命运一次又一次地给予他重创。”
“他却以自己的方式执拗地活着,心中理想不曾动摇分毫。”
“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而他所留下的诗,则替他延续了上千年的生命。”
“这一份倔强如一团熊熊烈火,在他有限的27载生命里,点燃了他的人生,鲜活了他的诗句,时至今日仍无法泯灭。”
“或许有时候,区别只在于那一份咬牙坚持的倔强。”
“也正是这份倔强,让生命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欧阳修:李贺天赋异禀,一生却贫困潦倒、英年早逝。
李贺出生在落魄的贵族家庭,远祖是唐朝李渊的叔父。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
这样的亲戚社交规则,自然让李贺和皇家疏远。
即便如此,李贺还是打着皇家的招牌,到处去混日子。
但是谁会认可他的身份呢?不过看他笑话而已。
看了各种脸色、白眼,他不得不承认,状况堪忧。
如何改变命运,还得靠自己,而不是靠攀龙附凤。
每天都逼着自己写诗句,遇到好的思路,就写下来,放到一个布袋里。
在家把布袋整理一番,对诗句进行加工,反复磨砺自己。
坚持学习多年后,他去了京城,参加进士考试,得到大臣韩愈的欣赏。
穷苦的人,要是攀亲戚,找贵人,肯定是不行的。
毕竟,你自己没有值得被帮助的地方,也就是没有什么价值。
李贺前脚进入进士考场,后脚还在门外的时候,有人就向朝廷反应。
一个人,要是中了进士,就冲撞了父亲的名字,这是大逆不道的。
好不容易争取到科考的机会,但是李贺在吏部任职考试上,再次被人嫉妒,并且提出反对意见。
这下子,李贺彻底失去了做官的机会。
只是李贺的遭遇,说明了两个问题。
其一,做人,名不正,言不顺。
其二,人与人打交道,嫉妒之心,防不胜防。
若是一个人的名声不好,或者名字的寓意很糟糕,那么做什么都难以顺利。
人生路,此一时彼一时,不能墨守成规。
李贺在仕途不顺的时候,也想到了改变自己。
他投笔从戎,在军队里待了一段时间。
但是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地方很不稳定。
他还没有建功立业,军队就被整编了。
后来,得到了韩愈的举荐,沿袭祖辈的荣光,他做了一个奉礼郎从九品。
韩愈也为李贺发出了正义的声音,诗曰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
本来,万丈高楼平地起,慢慢来,总是会有出头日的。
但是李贺却开始有了戾气,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幸运的是,他在诗作方面,持续研究,成为了文坛里的大人物。
虽然他的一生,只有二十多年,仕途不成。
但是文学方面成功了,也算是一种慰藉。
人生就这样,东门不开,西门开。
多少文人墨客,都没有仕途亨通,但仍旧不妨碍自己千古留名。
一个人不顺的时候,一定要变通,否则会进入死胡同。
一辈子生活在社会底层,若是你能够变通,内心是愉悦的,那也就顺了。
刮南风的日子,对于南行的人,就是逆风,对于北行的人,就是一帆风顺了。
若你把逆风当成考验,越挫越勇,那也是顺风。
若是你把顺风,当成随波逐流,那也就是逆风。
人生无常,世事也无常,你是没有办法一直顺的。
做人,总得要学会调整自己,一次次出发,一辈子积累出发的能力。
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适者生存。
如果事与愿违,那就另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