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前无强阵陈庆之
萧衍喜欢下棋,每次都通宵达旦下个不停,其他人都感到疲倦想要睡觉。
唯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召唤就立刻赶来,因此受到高祖亲自的赏识。
后来,陈庆之跟随萧衍东下,平定建邺,在南梁天监元年建立起南梁政权,称梁武帝。
陈庆之担任主书职务,在此期间他散尽个人财产,聚集了许多有才能的人。
经常思考如何为国家做出贡献。后来,陈庆之官拜奉朝请。
“南梁普通六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彭城请求归附南梁。”
“陈庆之被梁武帝任命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一同率领各军前去接应归降的元法僧。”
“完成接应的陈庆之回到军队,被封为宣猛将军和文德主帅。”
“然后率领两千军队,护送豫章王萧综前往徐州驻守,接任元法僧。”
“同年五月,北魏派遣安丰王元延明和临淮王元彧率领两万大军前来阻击,驻扎在陟口。”
“安丰王元延明事先派遣他的副将丘大千在浔梁筑起堡垒,观察梁军敌情。”
“陈庆之率领军队进攻北魏堡垒,一场战役就使其溃败。”
“然而,南梁豫章王萧综却弃军逃往北魏。”
“天亮后,梁军找不到萧综的踪迹,却听到魏军在城外宣扬南梁豫章王已到魏军之中。”
“这导致梁军士气低落,最终溃散。”
“魏军趁势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军,重新夺回之前被攻占的城池,一直追至宿豫才折返。”
“梁军损失了大约七八成的兵力,只有陈庆之成功攻破城门后,连夜撤退,使得自己的人马得以保存。”
“南梁普通七年,南梁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陈庆之则被任命为假节和总知军事。”
“与此同时,北魏的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筑起两座城池用以对抗南梁。”
“陈庆之率军发起攻击,最终北魏军力不敌遭遇溃败。”
“豫州刺史李宪献出寿阳城向梁军投降。随后,陈庆之领兵占领城池。”
“在这次作战中,梁军共攻克了五十二座城池,俘获了七万五千名男女俘虏。”
“因此,凭借功绩,陈庆之被调任为东宫直阁。”
“此外,他还被赐予了爵位,封爵为关中侯。”
“南梁大通元年十月,陈庆之作为领军将军曹仲宗的部下,参与了对北魏涡阳的进攻。”
“北魏为了增援涡阳,派遣了常山王元昭率领十五万人的马步兵前来支援。”
“敌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驼涧,离涡阳四十里。”
“在面对敌军的时候,陈庆之提出要迎战。”
“然而,寻阳太守韦放认为敌军的先锋部队可能是轻装精锐,即使取得了胜利,也无法算作真正的成功。”
“而如果战败,将会损害自己军队的威望。”
“根据兵法的原则,应该以逸待劳,因此他建议不出击。”
“陈庆之则认为魏军来自远方,已经疲惫不堪,而且距离梁军也很远,敌军可能没有防备之心。”
“他认为应该趁敌军尚未集结,出其不意地打击他们,相信敌军必定会失败。”
“此外,他们已经了解到敌人所占据的营寨周围有茂盛的树林,敌军不太可能在夜间行动。”
“如果其他人心存疑虑,他愿意独自率领部队前去袭击。”
“最终,陈庆之率领两百名突骑兵奔袭魏军营地,并成功击败了敌军的先头部队,造成魏军的恐慌。”
“随后,陈庆之回师与其他将领连营前进,据守涡阳城与北魏军队对峙。”
苏轼:经过数百场战斗,从春季持续到冬季,人马疲惫,士气低落。
北魏的援军在梁军后方修筑营垒,曹仲宗等人担心会受到敌人的夹击,考虑撤军。
然而,陈庆之手持符节站在军营大门口,表示要继续战斗。
他指出,他们集结来到这个地方已经一年了,消耗了大量粮草和武器。
尽管各支部队都失去了斗志,想要逃脱,但这并不能算是建立功绩,只是为了掠夺而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