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来朝酷酷的橙子

第574章 立碑纪功裴行俭(第2页)

 唐太宗贞观年间,他参加明经考试高中状元,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

 才华横溢,思维灵活,展示出其非凡军事天赋,获得战神苏定方的青睐。

 经历过一番激烈竞争后,苏定方认为他有才能传承自己的军事智慧,于是收他为徒,传授毕生绝学。

 裴行俭的家世加之个人天赋,使得他深受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赏识,并迅速得到提携。

 然而不久后,武则天当上皇后,得罪她的朝中重臣均遭受打击,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辞官远走,行俭亦未能幸免,流放到西域。

 但他在西域仅停留一年,就使众多不服从大唐统治的国家开始臣服。

 裴行俭因平息西域之乱,获晋升为安西都护。

 面对当时复杂多样的入仕途径,裴行俭大胆创新,引入人事管理制度。 裴行俭对当时文人墨客的评价颇具洞见,他将唐初四杰视为才情出众之人。

 但同时预见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因为才情过盛,难免会有些许傲慢急躁之气。

 他明确指出,除非杨炯能胜任县令,其他三人才算有幸得以安度余生。

 果真,如期而至,王勃因海难殒命,卢照邻病逝,唯一善终者仅杨炯而已,不幸的事实印证了裴行俭的预言。

 西突厥部族发起骚动,吸引了其他附属部落的响应。

 裴行俭临危受命,率领强大队伍奔赴前线。

 尽管途中遭遇沙尘暴,向导迷路,部下忍饥挨饿,但他凭借果断决策,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成功找到水源,使军队重焕活力。

 他还利用计谋,赢得了和吐蕃联军决战的胜利。

 驻守在今青海湖附近的吐谷浑部落首领被部下杀害,顿时引发连锁反应,西突厥部族趁机策划叛乱,并企图联合吐蕃对抗唐朝。

 面对复杂的局面,裴行俭再度登场,带领三十万大军直扑叛军,战局直转直下。

 随后,他采用擒贼先擒王的策略,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彻底荡平了这次叛乱,使得叛军首领阿史那都支无路可逃。

 除了英勇善战之外,裴行俭还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技巧。

 有一天,他领兵抵达了深不可测的大黑山,看见那里有一座高岗。

 面对疲惫不堪的士卒的质疑,裴行俭坚持要求继续迁移,并对叛军发动突然袭击,取得重大胜利。

 然而,成就斐然的裴行俭在荣耀加身之时却遭到了不应有的打击。

 他曾经向皇帝申请任命一些贤能之人,以帮助治理国家,却遭到了主管人事的大臣裴炎的忌妒。

 裴炎说服唐高宗杀掉整个投降的突厥首领群体,尽管这些建议最终没有得到执行,但是这个事件对裴行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从此开始拒绝参加朝廷的会议,选择在家中静养。

 “调露元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与阿史那奉职起兵,扶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单于都护府辖区内二十四州响应。”

 “单于都护府都护萧嗣业率军征讨战败,高宗李治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等部十八万唐军。”

 “同时节制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部,共统帅三十万唐军征讨突厥。”

 “裴行俭率军行至朔州时,知晓此前突厥抢走单于都护萧嗣业运送的军粮,唐军才会大败。”

 “于是伪装300辆运粮车,每辆车内隐藏5名壮士,手持陌刀与劲弩,派遣几百羸弱的唐军押送,于险要之地埋伏精兵等待突厥人前来。”

 “等到突厥人前来抢运粮车,唐军弃车而逃;”

 “突厥人将车拉到泉水边,解下马鞍牧马,准备搬运粮食时,车中隐藏的唐军杀出,埋伏的唐军一拥而上,几乎杀尽突厥人;”

 “此后唐军运粮车,突厥人再也不敢靠近。”

 “唐军行至单于府北面,天色将晚于此安营扎寨,四周壕沟全部挖好,裴行俭却下令移驻崇冈。”

 “唐军将士认为军队已安营,不应该惊扰,裴行俭却催促唐军赶快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