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来朝酷酷的橙子

第581章 市肆不惊高崇文(第3页)

 “改封南平郡王,实封食邑三百户,宪宗还下诏在鹿头山下为高崇文刻石纪功。”

 “元和二年,高崇文在蜀中任职已满一年。”

 “他不通文书,又厌烦蜀中的政务繁忙,在一天对监军说。”

 “我不过是河朔地区的一名小卒,幸而立下战功,才达到现在这个职位。”

 “西川是宰相盘旋飞翔的地方,我含愧居于此地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怎敢心安理得地呆下去呢!”

 “蜀中安适闲逸,没有臣施展自己能力的地方,希望让臣前往边疆,尽死效力。”

 “同年十二月,宪宗任命高崇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诸军都统。”

 “高崇文倚仗他的功劳而大起奢侈之心,把蜀地军用物资、库内金帛、帷幕承尘、歌伎舞女、能工巧匠等搜罗一空。”

 “因高崇文不懂朝仪,害怕入京朝见,宪宗优诏命他直接前往赴任。”

 “高崇文在邠州三年,广修战备。”

 “元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高崇文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宪宗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司徒,赐谥号威武。”

 “元和五年正月二十日,高崇文下葬于万年县,宪宗在长安为其设奠,百官都前往吊哭。后加赠太师。”

 “会昌六年十月,高崇文与裴度、杜黄裳、李愬同配享宪宗庭庙。”

 李清照:高崇文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在平卢军从军,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在唐德宗时期,他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累官至金吾将军。

 贞元五年夏天,吐蕃军队三万人侵犯了唐朝的宁州。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高崇文接到命令,率领三千甲士迅速前往宁州进行救援。

 在佛堂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高崇文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

 他率领的三千精兵与吐蕃军队进行了正面交锋,最终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吐蕃军队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吐蕃军阵亡过半,这表明高崇文的军队不仅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在战斗中造成了敌军的重大伤亡。

 这场大破吐蕃的胜利,不仅解除了宁州的危机,也沉重打击了吐蕃的侵略气焰,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边疆安全。

 战后,高崇文因功被封为渤海郡王,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军事才能的认可,也是对他在佛堂原之战中取得辉煌成就的肯定。

 高崇文的这次胜利,体现了唐朝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边防将领的英勇善战。

 同时,这次胜利也对稳定唐朝西北边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长期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年后,他又平定了军士哗变,获授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后更代掌夏、绥、银、宥四州行营节度留务。

 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发动叛乱,企图割据西蜀。

 在宰相杜黄裳的举荐下,时任神策军将领的高崇文奉命入蜀,讨伐刘辟。

 高崇文在长武城驻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保持战备状态。

 接到诏命后,他迅速启程,军中装备齐全,没有任何缺少。

 高崇文与李元奕等将领分路出兵,高崇文由斜谷出兵,李元奕由骆谷出兵,一同奔赴梓州。

 高崇文治军严明,途中有士兵破坏民财,即被斩首示众,确保了军队的纪律和士气,体现了他严谨的军纪。

 高崇文率军到达梓州,成功解除了梓州的围困,击退了刘辟的部将邢泚。

 刘辟在成都以北的战略要地鹿头山筑城,建立八座栅垒,屯兵一万多人,企图阻止高崇文的进攻。

 高崇文派骁将高霞寓进攻万胜堆,经过激战,唐军夺取了这一战略要点,歼灭了叛军,为后续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高崇文在德阳及汉州两次击败刘辟,唐军士气大振,战果累累。

 最终在当年八月,高崇文攻克成都,擒获了叛乱的刘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