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来朝酷酷的橙子

第616章 冯奉世(第2页)

 “少府萧望之单独认为冯奉世奉旨出使有其任务,却擅自假托皇帝命令违背旨意,征发诸国兵马,虽然有功劳,但不可以用他做后人的榜样。”

 “如果要封赏冯奉世,就开了以后出使的人的方便之门,以冯奉世做榜样,争相发动军队,邀功求赏于万里之外,在夷狄各族中为国家滋生事端。”

 “此例不可开,冯奉世不应受到封赏。”

 苏轼:汉宣帝认为萧望之的建议好,封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黄龙元年,汉元帝即位,冯奉世任执金吾。

 上郡属国归降西汉的一万多胡人背叛而去。

 当初

,汉昭帝末年,西河郡属国胡人伊酋若王也率领数千名人众叛变,冯奉世立即持使节领军队追击他们。

 右将军典属国常惠去世,冯奉世接替他为右将军典属国,加封诸位官吏的名号。

 几年之后,做了光禄勋。

 永光二年七月,陇西羌彡姐的旁支反叛,汉元帝下诏召让丞相韦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冯奉世入朝商议对策。

 当时,连年庄稼收成不好,京都谷物每石卖二百余文钱,边境郡县每石四百文钱,关东五百文钱。

 到处闹饥荒,朝廷正在为此忧虑,却又遇到羌族叛变。

 韦玄成等人沉默着没有人说话。

 汉元帝询问需要用的军队的数量,冯奉世回答说我听说善于用兵者,不会两次用兵,不会三次运粮,所以军队不宜长时间地征战在外而顺从天意的讨伐应该速战速决。

 过去经常不衡量敌人的情况,而军队至于损失;

 多次运送粮食,则时间长耗费多,军队的士气低落。

 现在反叛的贼兵大约三万人,依兵法应加倍调用六万人。

 而羌戎是使用弓矛的军队罢了,兵器并不犀利,可以调用四万人,一个月足以解决。

 丞相、御史、两位将军都认为百姓正在收获季节,不能多发兵;

 一万人驻扎防守,差不多够了。

 国家遭受饥荒,战士、马匹瘦弱,数量也不多,战争用的装备长期废置不修,夷狄各族都有轻视边疆官吏的心思,所以羌族才会首先发难。

 现在以一万人分守数处,贼兵见我方军队人少,一定不会害怕,战则军队受损士气低落,守则不能救助百姓。

 如果这样,怯弱的形势显露出来,羌族就会趁机进攻,各少数民族一齐响应,互相煽动起兵,

 我恐怕汉朝要征发的兵役就不止四万了,这不是金钱所能解决的。

 所以少发军队就会旷日持久,和一战而迅速解决相比,利害差别万倍。

 冯奉世坚持争取,不能得到更多兵马。又有诏令增加两千人。

 当即派遣冯奉世率领一万二千兵马出发,打着领兵屯田的名义。

 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将副手,到陇西郡,分别屯兵三处。

 典属国任立为右军,屯兵白石;

 护军都尉韩昌为前军,屯兵临洮;

 冯奉世为中军,屯兵首阳县西极山上。

 “前军到降同阪,先派校尉在前方和羌人争夺有利地形,又另外派校尉到广阳谷营救百姓。”

 “羌族贼兵人数很多,官兵都被击溃,两个校尉被杀。”

 “冯奉世向汉元帝上报地形和需要多少部队的计划,请求增兵三万六千人才足以解决战事。””

 “书信上奏,汉元帝发兵六万多人,封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将军前去增援冯奉世。”

 “冯奉世上奏说希望得到大批士兵,不必烦劳大将。于是陈请转运的费用。”

 “汉元帝当时以玺书慰劳冯奉世,同时也责备他说皇帝慰问领兵在外的右将军,征战在外,非常辛苦。”

 “羌族贼兵侵扰边境,杀害官吏百姓,很是违逆天道,所以派遣将军率领军队将领依照天意前往诛灭。”

 “以将军杰出的材质,带领精锐部队,讨伐不轨的贼寇,有百战百胜的道理。”

 “现在居然有临阵不敢攻战的名声,太给汉朝丢脸了。”

 “是从前不熟悉军事的缘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