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观星楼(第2页)

此外,裴乐瑶还从孟广元手中拿到五百亩的试验田。

这些田地她让有经验的农夫进行耕种。

她也让安家的商队从南疆,西疆寻找良种回来,进行杂交。

这个时代没有实验室,杂交的速度或许会慢一些,有两年的杂交时间便能产生出新的品种。

入了冬,即使是汝州,天气也渐渐寒凉。

裴乐瑶也到了该返回京城的日子。

张启元去牛头村考察过,发现牛头村与汝州的其他村子已经大不相同,充满生机和活力。

他没想到,裴乐瑶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村子里折腾了半年时间,就能彻底改变村子的面貌。

他心中感慨万千。

这对他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他想到,之前一些政策从朝廷发布。

可是朝廷的政令很多到了的方向。

一个好的政策不仅没有起到正面的效果,反倒让老百姓遭受更多的艰难。

他以前从没想过,一项政策可以从下而至上。裴乐瑶的做法让他打开了看待事物的新角度。

其实,这哪里算什么新角度,一般来说,改革都是从上至下,只有革命才会从下至上。

从下至上的革命往往是彻底的颠覆和推翻。

在宰相之位的张启元不是没想到,而是不敢去想。

“再有两个月就要过年了,我得返回京城了。”裴乐瑶对张启元道。

张启元点点头,“公主已经在汝州将近半年时间,是该回去了。”

“牛头村刚刚见起色,我已经让孟广元盯着,但我还是不放心,先生也帮我盯着些,别出大岔子。”裴乐瑶说道。

张启元点头应下。

“先生要不要做汝州知府?”裴乐瑶问道。

“陛下是不会让我做汝州知府的。”张启元苦笑一声。

现在的汝州知府年纪大了,自从张启元到汝州之后,他便想要从汝州逃离。

毕竟,张启元和姚丞相是死对头。

他不想在自己退休之前惹到姚丞相,最后没有好下场。

“这个我来想办法,不用先生操心。”裴乐瑶说道。

张启元点点头,一辈子想做事情的人,即使到了六十多岁,也还是想干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