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成功定穴
踏入赊店镇这片古老的土地,往昔大户人家的遗迹便撞入眼帘。首发免费看书搜:狐恋文学 那扇孤零零矗立着的大门,宛如一位沧桑的老者,执拗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大门由一整块榆木切割而成,宽度足有一米,凑近细看,木头的纹理细腻而坚韧,清晰地诉说着它曾是一棵粗壮古树的过往,彰显着往昔的气派与不凡。门框下方,两块完整的青灰石稳稳地托举着厚实的木板,历经风雨侵蚀,石头表面虽有了些许斑驳,却依旧稳稳当当,仿佛在坚守着最后的职责 。
抬头望向大门顶部,一排排木板搭建的屋檐错落有致。在微风的轻抚下,仿佛能听见它们发出的细微声响,像是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俯身凑近,精美的雕刻花纹在木板上蜿蜒盘旋,花卉、鸟兽栩栩如生,每一道线条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要知道,在古代,普通家庭连砖瓦都难以企及,更别说在屋檐上雕琢如此精致的花纹了,这无疑是大户人家身份的象征。
赊店镇的古建筑区宛如一座迷宫,纵横交错着大大小小几十条街道。街边,那些古老的店铺静静地排列着,像是岁月的忠实记录者。石板路在日复一日的踩踏下,变得光滑而圆润,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繁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微风拂过,偶尔能听见远处传来的几声鸟鸣,更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
遥想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商业的繁华重镇,作为重要的码头中转地,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来自西面八方的商船穿梭往来,码头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山陕会馆便是那段辉煌岁月的见证者,它那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彰显着当时商业的繁荣昌盛。往来的商贾们在此汇聚,谈天说地、互通有无,会馆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和激烈的讨论声 。
我们一行人漫步在瓷器街和铜器街,街道两旁的店铺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瓷器和铜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有的瓷器洁白如玉,细腻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要触摸;有的铜器则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上面的花纹诉说着古老的工艺。走出东迎旭门,又从南门走进这历史的画卷之中。如今看来,2001年才被列为国家重点古建筑保护区的赊店镇,那时的东旭门和修缮之后截然不同,显得破旧而沧桑。古老的墙砖上布满了青苔和岁月的痕迹,每一道裂缝都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古建筑区内的房屋也是如此,墙体斑驳,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缺失,整个场景只能用破旧来形容 。
近些年,各地兴起了一股古建筑一条街的热潮,但我敢断言,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后来重建的。曾经的历史韵味在翻新和重建中渐渐消散,只留下一些似是而非的仿制品 。
“没想到啊,这地方还有这么多人居住?”鹏飞微微皱着眉头,脸上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他的目光在周围的房屋和行人之间来回扫视,似乎对这里的人气感到有些意外 。
赊店古建筑群面积估摸着不到两平方公里,我们花了大半天时间,便基本逛完了整个区域。一路走来,我们发现有些地段仍住着本地人,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或是坐在门口晒太阳,或是三两成群地聊天,脸上洋溢着平静与安详。年轻人则很少见,偶尔能看到几个也是行色匆匆。有些住户的老房子己经破败不堪,墙壁倾斜,屋顶塌陷,无法居住,他们便在旁边搭建了崭新的瓦房。新瓦房在老旧的古建筑群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也为这片古老的区域增添了一丝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