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绝境?(第3页)
这两天我把精力放在墓室内的壁画上,想从这些壁画上找一找答案,看看这两个家伙为何一首守在墓室外。
很明显,它俩都不敢进墓室内,我们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那么我猜想,这里面肯定有它们忌惮的东西。
“好家伙,这个楚黎王把自己的生平全部以壁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了,这幅画应该是表达他坚守城池的决心。”
赵教授、林娜和我三人组成了壁画研究小队,主要目的是读懂壁画,找出线索。
“这里应该是邓县之战,刘秀的大将岑彭利用声东击西之计,一举击溃秦丰的大军。此战中,大将蔡宏战死,自此以后,秦丰元气大伤,只能固守黎丘以求自保,再也无力和刘秀争夺霸业。”
赵教授在历史方面底蕴很深,像这样的小事件他都能从壁画上解读出来。
“史书记载秦丰不是献城投降,最后被刘秀杀了吗?怎么他的墓室跑到鹿门山了?”
林娜对这段历史也大概了解一些,她问出了我想问的问题。虽然史书对西汉末年的历史记载很少,但也提到过几句,的确是说楚黎王被围困黎丘近两年,最后献城投降。
而汉光武帝刘秀就在秦丰投降前一年,下令在鹿门山修建寺庙,这就让人很玩味。
“两千多年前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依据,只能依靠史书记录来推断,所以考古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往往地下文物的出土,就能佐证真实历史或者填补历史的空缺。当然,很多时候即便是正史,和实际情况也会有很大偏差。毕竟年代太久远了,历史是人写的,而有些事情就连写史书的人也不清楚,或者是说有些人故意诱导他们这样写。这时候,就需要考古人努力去挖掘真相。”
赵教授似乎把自己在大学里面上课的那一套拿了出来。我是不是该深感荣幸,能让国家顶级考古教授教我做学问?这是打算让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这些土夫子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很多大墓都是我们这行人先发现的,然后考古队再进行抢救性挖掘。而且很多隐蔽起来的大墓,他们也找不到,比如鹿门山大墓。都说高手在民间,这话永不过时。
我觉得我们是见证真实历史的急先锋,只要出土的文物不流向海外,那早晚也会回到国家手里。毕竟真要是有价值的东西,那些收藏家会主动捐献出来——毕竟名声这东西,可是金钱买不来的,比如澳门何老爷子。
由于历史无法考证,我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想:秦丰早就溜之大吉了。毕竟被围困的第一年,他的丞相赵吉就跑路投降汉军了,那还守个什么劲?
黎丘位于今天的襄阳宜城,距离鹿门山也就百来里路。如果是逃跑,肯定是往山上跑,旁边的鹿门山就再合适不过了。
如今的鹿门山基本都是原始森林,更不用说两千多年前了。在那十万大山里,进得去出不来。刘秀说不定觉得,只要守住山外面就行了,让秦丰一辈子出不来,也就不影响自己的统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