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时机(第2页)

 事实上,若是他在严毅军强攻北门时,同时发难,将有极大概率帮助严氏一鼓作气攻下北城。

 但是万秉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两百军是他的全部家底,他不愿轻易折损,若是在严毅军初攻城时便骤然发难,城头混战之下,必定折损极多,而他自己在混战中也有性命之忧。

 所以,如果能率本部人马去西城驻守,是最符合他利益的结果。

 但是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钱铜居然摇头拒绝了:“军师乃是我倚重之人,还是留在北城协助我守城吧。”

 万秉当日劝阻钱铜放弃突袭严毅部,已使钱铜心中产生了深深的埋怨,虽然尚未怀疑万秉的立场,但是出于多年混迹草莽的一种本能,他还是将西门的驻守之责交给了自己绝对信任的苏泽。

 万秉心知不宜多言,笑着道:“谨遵帅令。”

 苏泽不再迟疑,急忙率领两百名士卒朝西门赶去。

 此时北城的守军由四百杂兵、两百万秉部曲以及三百忠于钱铜的士卒构成,看似近一千人,实则破绽极多。

 钱铜在守军的部署上犯了一个错误,他爱惜羽毛,将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四百精锐亲卫放在城内作为后备之军,打算先用其他部曲消耗敌军,却没有考虑这些部曲的战力。

 说到底,还是太相信城墙带来的地利因素了。

 不过严毅并不知道这些情况,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北城是很难攻破的。

 他转头朝范偃吩咐了几句,后者点了点头,开始下达军令,指挥士卒攻城。 两百名刀盾兵呐喊着冲向城墙,在距离城墙尚有三百步时便停了下来,举盾列阵。

 三百名骑卒和两百名丹阳士卒随后跟上,在盾阵后方站定,张弓搭箭,朝城墙上射出一支支箭矢。

 城墙上的守军亦纷纷射箭还击。

 由于两军距离尚远,各自又有城墙和盾阵保护,均未给对方造成什么威胁,几轮箭雨过去,双方加起来也只有十多名士卒中箭倒地。

 范偃再次下达军令,攻城方开始徐徐前进,推进五十步后,便又停了下来。

 随着军令第三次下达,攻城方又进五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