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官爵(第2页)

 可以想见那四名军侯回到乌程后的下场。

 今日不怪责,不代表明日不怪责,严氏父子不苛责,自有其他人刁难,此四人很难在乌程待下去了。

 四人离去后,严毅眼中的寒意回复温和,朝范偃说道:“我欲再从诸富户、豪右中征召八百部曲,此事就劳烦公俭来办。”

 他麾下诸曲中,若论作战勇猛、久历戎行,当以严氏精锐为首,居于次席的就是那些豪右子弟了。

 相比严氏精锐,这些豪右子弟的成长空间更高,而且不乏读过经书之人,算是能文能武。

 运城初定后,诸曹吏职人员匮乏得厉害,严毅便从乌程诸曹抽调了一些吏员过来,又从立功的豪右子弟中拔擢了一些人到运城、乌程各曹任职,算是对各族当初积极应召的回报。

 此举令诸富户、豪右喜出望外,他们需要的正是这些县吏之职。尽管只是一些小职,但已让他们很是满足了,毕竟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一个家族的兴盛,往往要经过数代人的辛苦经营,方能开结果,他们有的是耐心。

 尝到甜头的各族更加积极地向严毅靠拢,很快又捐献了一批钱粮以充军资,同时托人相询严毅,是否还有继续征召各族子弟充实军伍的打算?他们有的是人!

 严毅自然顺水推舟地应承了下来,别看他如今正大刀阔斧地扩军,但这只是为了应对眼前的紧迫局势罢了。严禁掠民之后,他已然意识到了筹集军资的困难,当初扩军的想法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味地追求部曲人数,而是想要打磨一支精锐之军。 这些豪右子弟正是理想的兵源,运城之战也检验了他们的潜力和可塑性,严毅对他们在短时间内形成一股精锐战力有着强烈的期望和信心。

 听闻有八百豪右子弟充实军伍,范偃也是满脸喜色,笑着说道:“有了这八百人,我军实际上已经接近五千人了。”

 严毅微微颔首,粗略一算,他麾下现在确实有很多士卒,颇有雪球越滚越大之势。

 姒青的三百内应之军、在钱公垒临时招募的四百军、乌程调拨过来的两千五百军、二次征召的八百豪右子弟,再加上攻占运城后残留的八百老底子,已然有四千八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