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织造署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乌运二地,桑麻纺织之盛,甲于东南。首发免费看书搜:狐恋文学 严毅既然占了运城,自然就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纺织业,以富地强民。
他可是十分清楚,这江南的纺织业发展到鼎盛时,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自不必说,织机十万计,织工数十万,仅仅是吴郡一地的纺织业,就为全国财政贡献了十分之一的赋税。
再拿眼下的江东来说,历史上的孙权就十分重视纺织业,多次下令要求民间增产蚕丝,仅是后宫织络的女工就多达数千人。纺织业提供的赋税和贩往各地及海外的收益,在三国时期就已成为孙氏的重要经济来源了。
这种送上门的财富,严毅即便是脑子再迟钝,也不可能不去捡,更何况他一向都是做事机灵果决的人。
攻占运城的次日,他便当众宣布设立织造署,提前在城北预留了二十亩地和数十间房舍,用于改建织造署的官寺、寺舍和织场。
紧接着,他又颁布了劝农令,鼓励种植桑麻,并对种植桑麻的农户进行赋税上的减免,以资鼓励,同时拔擢了一些农官,派遣其到各乡亭指导百姓种植之法,以确保在春雨结束之前,各乡亭能将桑苗种植下去。
此外,他还从缴获的私库中调拨了一千万钱,遣人去吴县和秣陵购买织机,按照时下四五万钱一张织机的售价,大约可购两百余架。
招揽织工和采购蚕丝的告示也已张贴出去,只等织机运到,织造署的织场便可运转起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织场的经营,严毅并未像盐业那样实行官营专卖,而是以官织为主,同时也鼓励民间自设织场,只需按织出、贩卖的布帛数量,缴纳一定的赋税即可。
这一系列的动作,把身边的人都看傻眼了,这也太雷厉风行了。
如果他们知道,严毅最多只打算在运城待上一个月,就要立刻征伐邹他,也就不会如此惊讶严毅在政事上的急迫了。
他必须在大军出发之前,将运城各方面的政务框架都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