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西进(第2页)

 要跟便跟吧,等我收拾严舆部时,你自然会送上门来。

 朱治心中冷笑,他无比肯定,只要他对严舆部发起攻击,徐盛部必定会参战,就连已经消失的陈敢部,想必也会主动现身。

 在严毅军抵达之前,他会寻机将这三支敌军逐一击破。

 朱治的胸腔里热血沸腾,他的信心来源于陈显的军报,严舆部虽然有近三千军,但是战斗力实在不怎么样,不足为虑。

 此时,严舆部同样发现了朱治军的存在,两支大军皆是战意凛然,快速朝彼此推进。

 在这两支大军的外围,则是徐盛部、陈敢部和陶潜部,更远处是孙裕、范偃、王超、严毅四部。

 双方近两万大军,就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线所牵引,或主动或被动地朝决战地靠拢。

 只是这个时代通讯困难,军令难以有效传递,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取决于领兵之将的临机决断。

 就在徐盛考虑应当先和严舆部汇合,还是就在朱治身后配合作战时,他收到了察事府送来的严毅军令。

 军令先是焦急询问他的现状,接着详细述说了己军和敌军的调动情况,以及后续的部署安排和战役目标。 这份军令是十分关键的,使得徐盛成为第一个掌握两军全盘动态的人,也知晓了严毅的决心。

 严毅的态度很明确,只要能将朱治军永远留下,他可以接受比敌军更多的伤亡。

 而徐盛身处第一线,后续作战计划就需要他来完善了,他可以便宜行事。

 徐盛从军令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一股非凡的决心和凛冽的杀意,神色凝重之余,心中也不禁涌起一丝感慨,慈不掌兵,少君似乎天生就是适合领兵之人。

 他神情专注地把军令看了数遍,开始权衡每一个细节,按照严毅的意志,对作战计划做出调整和完善。

 很快,十余名传令骑卒便离开队列,朝严舆、范偃、陈敢三部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朱治也陆续收到了一份份军报。

 狮山没有敌军踪迹

 月泉潭没有敌军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