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四更之衣
第130章 坞堡(第3页)
虽然极美,但是这些河流却会对行军构成较大的阻碍,只因在河流险要处及桥梁两端,往往筑有坞堡或营垒,扼守着各处交通要道。
姒青必须趁钱塘守军空虚,在朱治的败讯传回钱塘前,把握时机,迅速占据各处要道,为后面的大军开路。
若是迁延日久,钱塘守军便会反应过来,完善其大军出征后,脆弱的防线。
以钱塘的底蕴,在短时间内征召数千军乃至更多,并不是太难的事。
姒青深知其利害,因此片刻不敢耽搁,尽管士卒已经十分疲惫,但他依然督促各部连夜行军。
晚上亥时,梅清河遥遥在望,沿途已看不到田亩,一眼望去,尽是连绵的芦苇。
一座长两丈、宽一丈的木桥横跨在河流之上,桥身由厚重的木板拼接而成,桥墩深深嵌入河床,显得稳固而坚实。
木桥两端,二十余间低矮的房舍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南端数百步外,一座占地十余亩的坞堡巍然耸立,高墙厚重,角楼挺拔,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守护着这片土地。
坞堡起源于前汉,是一种兼具防御与居住功能的军事防御建筑,广泛存在于战乱频繁的地区。
江东的战火虽然少于中原,但也绝不少,尤其是那些遍布江东各郡的贼寇,散时隐入山林,聚时数百上千,对各郡县的治安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坞堡便是应对这些贼寇最有效的军事设施。
坞堡的种类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各地豪族主导修建,用于保护族人和财富,通常规模较大,具备较强的军事防御能力。
第二种是以流民为主的群体修建,主要用于保障生存,规模普遍较小,仅具备一定的自卫能力。
最后一种便是纯粹的军事堡垒了,多由各地官寺组织修建,驻守在内的皆是士卒,战争发生时,这类坞堡便会成为军队的据点或是临时营地。
此时姒青眼前的,便是一座由钱塘府衙组织修建的纯军事用途坞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