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走王朗的路,让王朗无路可走(第2页)

 “王太守此言差矣! 

 如今天子被曹贼挟持,政令不出许昌,自然无法任命大汉官吏。 

 没有陛下的政令,天下州郡当归有德之人统御,此乃自然之理。 

 太守大人既知天命、识时务,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吧?” 

 双方士卒鸦雀无声,都在倾听两方主帅的高论。 

 王朗眉头紧锁,他仔细思考一番,袁耀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天子是曹操的傀儡,此事天下人尽皆知。 

 袁术自领扬州牧,不听曹操的命令,也是正常的事情。 

 如果什么事都要遵圣旨行事,那曹操干脆给天下诸侯每人下一道圣旨,让所有诸侯都自尽好了。 

 可现实情况是,曹操手里有皇帝,也就比没有强那么一点。 

 曹操可以奉天子的名义讨伐西方诸侯,诸侯也可以自称奉天子密诏,讨伐曹贼。 

 到最后,还得凭实力说了算,谁打赢了谁有道理。 

 至于诸侯想当什么官,首接上表许昌朝廷,曹操同不同意都无所谓。 

 你不同意,这官我也当了。 

 与其说是上表求官,倒不如说是通知朝廷一声。 

 朝廷就是不同意,还能兴兵来攻不成? 

 曹操实力虽强,也不能穷兵黩武、为所欲为,随意与诸侯开战。 

 所以袁术自称扬州牧这件事,王朗还真不太好反驳。 

 他只得说道: 

 “袁公治理淮南,使得淮南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何谓有德之人?” 

 王朗这一句,倒是抓住了袁术的痛点。 

 袁术穷兵黩武、将淮南治理得一塌糊涂,这事连袁耀都不好给他洗白。 

 袁耀能做的,只能是找机会接手淮南政务,让淮南百姓过上好日子,也算是帮自家老爹赎罪了。 

 不过面对王朗、袁耀自然不能露怯。 

 怎么说他也有着数十年后王司徒的智慧,没必要跟王朗掰扯汝南政务。 

 用王朗的理论来反驳王朗就可以了。 

 这叫走王朗的路,让王朗无路可走。 

 袁耀继续笑道: 

 “自桓帝、灵帝以来,汉室衰微,黄巾肆虐。 

 前有十常侍这等奸佞之徒把持朝政,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