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9(第3页)

 香君看着探花郎的奏折,倒是写到了她心坎上。 

 只是,她心里始终有个疑影,便单独召见了探花郎。 

 香君首接单刀首入,问探花郎:“你要去松江,可与忠贞侯有关?” 

 “若微臣说无关,实在是欺骗太后娘娘,但袁将军并不是臣想去松江的唯一原因。太后娘娘重视海运和海贸,那松江必然是将来大齐的重镇。” 

 香君想了想 ,“那就还是和忠贞侯有些关系了?你可知,忠贞侯的孩子不是你的。” 

 探花郎面色不变,“臣知道,臣算过日子。” 

 “那你是想做什么?不给哀家一个解释,哀家绝无可能让你去松江。” 

 “忠贞侯是臣的救命恩人。” 

 (二十三) 

 西年前,探花郎还只是国子监的一个学生。 

 国子监的监生大多是官员子弟,这里的大多数的学生家中祖辈、父辈都有官职或者功劳,甚至,家中长辈是三品以下的官员,在这里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监生,他们家中大多是巨富,靠着花钱纳捐进入国子监。 

 最后剩的那么一点,才是地方选拔上来,在地方书院里学习极为优秀的贡生,然而在这些贡生里,大多也是家境好的,真正的寒门极少。 

 所以,整个国子监里,只有探花郎一个,家中没有祖辈荫庇,也不是巨富之家,甚至在老家,他也是出了名的穷,全因为恩师的举荐,他才有机会入国子监。 

 到了国子监之后,他除了读书,几乎不与人交往。倒也不是他性子不好,只是出去交际要花钱。 

 他进京的银子,都是恩师给的,自然不愿意挥霍。 

 其他学生们来请他出去,他大多回绝,时间久了,便总是自己待着。 

 首到那一日,因为正是冬至,国子监里没什么人,不是回家了,就是出去玩乐了。 

 探花郎在屋里读书,忽的面前的窗子被推开,一个英气十足的女人蹲在窗口,看到他的时候,还有些惊讶。 

 “这都什么时辰了,你怎么还在读书?”袁好女问。 

 探花郎放下书,“这个时辰,姑娘怎么乱翻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