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有门不走,偏爬窗户?(第3页)

 大致就在19楼上下不超过两层。 

 也

就是说,目的地在17楼到21楼之间。 

 至于对方进去干啥? 

 可能性太多了。 

 这需要新线索,进一步分析。 

 高飞把这个疑问暂时搁置。 

 眼下,锁定对方身份才是关键。 

 根据新线索,加上严丹奇曾说被监视的供述,高飞开始在脑中推测对方的身份。 

 “可以肯定,严丹奇在公司也被监视。”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对方掌握。” 

 “符合这条件的人很多,不局限于公司领导或高层。” 

 “警方之前的线索可能有误。” 

 “柯乘风或许并未在青研高层安插内线。” 

 “按犯罪侧写,凶手最怕小范围被怀疑。” 

 “如果内线从五千员工缩小到百人高层,目标太明显了。” 

 “如果柯乘风一开始就打算牺牲严丹奇。” 

 “他必然预见了现在的局面。” 

 “他知道警方会彻底调查青研上下。” 

 “对于内线的选择,他一定会非常小心。” 

 “这个内线很不起眼,却对青研建筑了如指掌。” 

 “如果我是柯乘风,我会怎么选内线?” 

 “怎样让内线避开警方排查,跳出嫌疑圈?” 

 思路逐渐明朗,真相似乎触手可及。 

 电光火石间,高飞心中勾勒出了内线的形象。 

 “初步判断,嫌疑人不是青研科技的员工。” 

 “可能是物业员工或清洁工之类的角色。” 

 “对方熟悉大楼构造,了解每个办公室情况。” 

 “能以非正式接触方式监视严丹奇。” 

 “作为非青研员工,轻易避开排查范围。” 

 “在物业工作至少五年。” 

 “很可能是柯乘风接管青研后入职的物业人员。” 

 “他深得柯乘风信任。” 

 “存在感极低,几乎不引人注目。” 

 “年龄35至40岁,男性,有一定动手能力。” 

 “身高170至175厘米,中等身材。” 

 “沉默寡言,心思细腻,有些孤僻。” 

 “身体素质优于常人,上肢力量尤为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