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网络舆论(第2页)

 “是的,楼上说得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领导退休前会调换一个单位,免得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退休后连个慰问都没有。” 

 “可不是吗?” 

 “东明己经成为苏希官场生涯的根据地,以后所有东明官员都会被烙印上苏系色彩。等着瞧吧,二三十年后,苏希若是高升,东明这些官员里肯定会有不少出类拔萃。” 

 “苏希的人格魅力太强。” 

 “也不知道苏希到时候会被调到哪个省市,真希望来我们渝都啊。” 

 “废话,难道不能来我们甘州吗?” 

 “我希望来川西!” 

 “中南才是苏希的家!” 

 “……” 

 帖子的后面歪楼了。 

 因为大家都在呼唤苏希前往他们的家乡。 

 这也从某种程度证明苏希的影响力和成就。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东明模式都论坛讨论的焦点。东明很多改革措施得到交口称赞,都称苏希将经济发展推到了不可思议的高度。 

 甚至有人说,苏希应该去北院任职,专门搞经济政论这一块。 

 但是,也有人说苏希是实干家,让他去搞理论是屈才了。 

 毕竟,苏希的大学第一学历是警校。 

 而一谈到苏希的第一学历,自然而然就会聊到苏希当年被篡改高考志愿。 

 苏希的故事在互联网上流传很广,在最近几年,没有任何一个年轻官员的网络声量能和苏希相提并论。 

 毕竟,一个少年英雄,一个扫毒英雄,一个扫黑英雄,一个扫除腐败英雄,再加上如今的经济发展大英雄。 

 能不得到顶礼膜拜吗? 

 苏希的故事被扒的很干净,甚至有很多苏希的同学出来现身说法。 

 他们驳斥那些苏希是京圈太子的谣言。 

 很多人还晒出当年的照片。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位京圈太子高中连续两年只吃大米饭的。’ 

 ‘我也从来没见过哪位京圈太子一双球鞋穿三年,脚指头都被挤的变形的。’ 

 ‘我也从未见过哪位京圈太子在工地扎钢筋,扎穿脚掌都还继续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