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方郡有旱情(第2页)

 刘备长叹一声:“但愿如此,若不能救百姓于水火,我刘备有何颜面面对天下人。” 

 小宦官离开以后,刘备双手掩面,独自哭了起来。 

 他的肩膀微微颤抖着,泪水从指缝间滑落,心中满是悲戚:“可怜的百姓们,遭受如此天灾,我却不能即刻为他们解困。” 

 过了一会儿,刘备缓缓抬起头,眼中虽还含着泪花,但神情变得坚定起来。 

 他心想:“此事重大,应当汇报给丞相,或许能求得支援。” 

 于是,刘备走到桌前,铺开纸张,提笔蘸墨,神色专注地开始写信。 

 他边写边在心里斟酌着用词,唯恐表达不清灾情的紧迫。 

 信写好后,刘备唤来亲信,郑重地将信交到其手中,叮嘱道:“务必快马加鞭,将此信送往幽州,不得有误!” 

 亲信接过信,立刻转身准备出发。刘备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但愿丞相能施以援手,拯救这一方百姓。” 

 信送出后,刘备依旧坐立不安,在屋内来回踱步,时不时望向窗外,期待着能早日传来好消息。 

 几日过去,刘备茶饭不思,整个人都显得憔悴了许多。 

 他时常喃喃自语:“不知信是否已送达,丞相又会作何决断。” 

 终于,有一天,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刘备心头一紧,快步迎了上去。 

 刘备满怀期待地打开房门,却发现回来的并非是带来丞相回复的使者,而是一名下属前来汇报其他事务。 

 刘备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了下去,失望地摆了摆手,示意下属先退下。 

 他重新回到屋内,心情愈发沉重,心里想着:“难道丞相还未收到我的信还是说此事另有难处” 

 又过了几日,刘备在焦虑中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戏煜和拓跋玉继续赶路,他们距离阆中已经越来越近了。 

 这一天,刚一进入客栈,有一个暗卫便疾步来到了戏煜的身边。 

 暗卫单膝跪地,抱拳说道:“丞相,宝藏已安全送回到了幽州。” 

 戏煜微微点头,神色稍缓,说道:“做得好。” 

 然而,还未等戏煜松口气,暗卫接着说道:“不过,方郡的使者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方郡那一边出现了旱情。” 

 戏煜听闻,眉头瞬间紧皱,脸上满是忧虑,急切地问道:“旱情如何百姓可安好” 

 暗卫低头回道:“具体情况,使者正在外面等候,丞相一问便知。” 

 戏煜顾不得休息,连忙说道:“快,带使者见我。” 

 很快,使者便来到了戏煜身边。 

 使者恭恭敬敬地行完礼,额头上还挂着豆大的汗珠,神色焦急而疲惫。 

 戏煜一脸严肃,目光紧盯着使者,急切地说道:“别多礼了,赶紧给我说说方郡那边的情况。” 

 使者深吸一口气,赶忙说道:“丞相,方郡的旱情极为严重,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无水可饮,已经有不少人病倒,四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戏煜听着,眉头越皱越紧,眼中满是忧虑和愤怒,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说道:“竟如此严重!” 

 随后,戏煜略微沉思片刻,说道:“你先回去,告诉方郡的百姓,本相一定会尽快处理,定不会让他们受苦。” 

 使者连连点头,眼中燃起一丝希望,说道:“多谢丞相,那下官这就回去。” 

 说完便转身匆匆离去。 

 接下来,戏煜神色凝重地告诉暗卫:“你火速回幽州,将宝藏运往方郡,以解旱情之急。” 

 他的目光坚定而果决,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暗卫抱拳,应声道:“属下遵命!” 

 戏煜紧接着又说道:“另外,通知诸葛亮,让他协助处理方郡之事。” 

 暗卫点头,回道:“是,丞相!” 

 戏煜挥了挥手,说道:“事不宜迟,立刻出发!” 

 暗卫不敢有丝毫耽搁,转身如一阵风般疾驰而去,很快便消失在视线之中。 

 接下来,戏煜面带微笑地看着拓跋玉,感慨地说道:“玉儿,你瞧,老天爷的安排当真是奇妙无比。我刚刚得到那批宝藏,如今便能派上用场为百姓解困,我这心里呀,感到十分的高兴。” 

 他的眼中闪烁着欣慰与满足的光芒,神情轻松愉悦。 

 拓跋玉轻轻点头,应道:“是啊,这或许便是上天的旨意,让您有能力拯救这些受苦的百姓。” 

 戏煜双手背在身后,仰头望向天空,说道:“但愿这笔财富能让方郡的百姓渡过难关,重新过上安稳的日子。” 

 拓跋玉望着戏煜,眼神中充满了敬佩,说道:“您有如此悲悯之心,百姓们定会对您感恩戴德。” 

 戏煜摇摇头,正色道:“我并非为了他们的感恩,只是身为中原之主,理应为百姓谋福祉。”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戏煜的衣袂轻轻飘动,他继续说道:“只盼这旱情早日过去,方郡能恢复往日的生机。” 

 拓跋玉坚定地说道:“有您的这番心意和努力,定会实现的。” 

 戏煜深吸一口气,说道:“嗯,接下来,咱们也加快行程,早日抵达方郡,看看具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