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挂耳朵(第2页)

 金大婶看到林母,连忙换上一副笑脸: 

 “梅芝啊,你真是贤惠,天天帮着带孩子洗衣做饭的。儿媳妇也这么好,要是我家那口子有你儿媳妇一半懂事,我也不用整天操心。” 

 林母淡淡地看了她一眼,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屑: 

 “儿媳妇对我好,我对她们好,这不是应该的吗?” 

 金大婶听出她话中有话,讪讪地笑了笑,匆匆告辞。 

 她的背影显得有些狼狈,像是在逃避什么。 

 “秋莲,你大娘是不是又来显摆守安的事了?”林母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刘秋莲把红苕藤放进背篼,叹气道: 

 “是啊,说什么一百块钱能换一万补贴。妈,这肯定是骗局,要是真有宝贝,政府直接派解放军去取就是了。哪用得着这么麻烦?” 

 林母点点头:“你说得对,我看这事不靠谱。这年头骗子多,得处处留心才是。” 

 张冬梅抱着小芳,手指无意识地绕着孩子的头发,若有所思。 

 一百变一万,还能转成国家户口,这诱惑对普通农民来说,确实太大了。 

 夕阳西下,田野染上了一层金色。几个妇人收拾着工具准备回家,各自心事重重。 

 远处传来村里收工的喇叭声,还有孩子们嬉闹的笑声。 

 回到家里,刘秋莲看着张冬梅犹豫的神色,心里暗叹一声。 

 “三嫂,你想啊,要是真是公家补贴,会这样偷偷摸摸找人吗?肯定是直接通知县里或公社大队的。” 

 她放缓语气,目光中带着关切。院子里传来几声鸡鸣,空气中飘散着阵阵红薯藤的清香。 

 “秋莲说得对。”林母坐在门槛上,接过话头。 

 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沧桑,眼中却透着明白人的精明,“那林守安啊,我太了解了。咱家老幺虽说懒点,但从不撒谎。林守安可不一样,他说十句话能有九句半是瞎话。” 

 院子角落里的猪圈传来几声哼哼,韩巧英放下手中的红薯藤,皱着眉头道: 

 “一百块换一万块补贴,还能转户口、免公粮,这也太玄乎了。就跟唱大戏似的。” 

 她说着,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一万补贴?” 

 林母冷笑一声,眼角的皱纹堆得更深了,“估计连一万张纸钱都不如。记住我的话,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就算他说补贴三万,你们也不准去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