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vs17

“白军,你搞定几架?”

 “6架!”

 “真菜,我都干掉8架了!”

 “这是我菜啊,远程型号本部就是为了杀敌效率,我每次开会后光是充能就要半分钟!!!”

 “所以说,远程型号有什么好玩的,还是近身好,老刺激了!”

 “你这家伙...”

 白泽机甲的定位是什么?

 就像烛龙级战舰被称为次世代战舰一般,白泽机甲同样也被称为次世代的舰载装备,用于取代目前的舰载战机来使用。

 那么,既然都是次世代了,自然是要有突破性的东西。

 并且还不能只是单一方面的突破性,而是全方位的突破,才有资格被称之为次世代。

 不说别的,就是机甲的驾驶舱。

 这是一个完全被某种特殊液体填满的空间。

 除了提供维生装置之外,还能消除99.9%的g,使得驾驶员能完全驾驭机甲上数量繁多的推进装置,并在高速下完成各种夸张机动。

 就比如,原本全速在向前飞,但突然就直接横向机动。

 这要是战机,根本就做不到。

 就算能做到,里面的人也绝对吃不消。

 但白泽战甲,却能轻松完成这种动作,这得益于机甲上众多的推进装置。

 就拿安德烈驾驶的近战型号举例,其全身上下的各种推进装置的总数,甚至达到了夸张的38个。

 也因此,单论太空中的机动,战机连给机甲提鞋都不够格。

 至于武器方面,因为体型更大的关系,机甲甚至能携带一个小型的冷核聚变反应堆,足以支撑其长时间的高强度作战。

 甚至是,在做出一些机动力的牺牲后,让远程型号可以携带一把小口径离子武器。

 原本按照联邦的计划,这三台白泽机甲还要继续测试至少三五年的时间,即便是最终定型之后,刚开始也只是小批量生产并装备。

 但现在...

 没有这个时间了。

 再加上,月球总部那边认为,机甲是一种比战机更适合在小行星带作战的装备,所以...

 他们决定,极限缩短研发时间,先制造一批出来用于战争再说!

 至于是否还有其他各种问题没被发现,那些都等战后再说。

 甚至就连烛龙号的舰载弹射通道内,也是专门为白泽机甲进行设计的,否则为什么会是双轨道的弹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