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比邻大建设(第2页)
“我知道!”
林宇重重点头。
告别后。
两支舰队分开,分别驶前往比邻,以及巴纳德。
------
半年后。
舰队抵达比邻v轨道,与留守在这里两年多的烛龙级战舰巴蛇号汇合。
大量早就准备好的模块,从一艘艘运输舰内被拉出,然后在同步轨道上开始拼装。
仅仅三天之后。
空港的核心部分便已经完成,并可以初步投入使用。
剩下的,就不用那么着急,慢慢来即可。
同时,三十多艘飞船在数艘轨道突击舰的护卫下,切入星球轨道,并利用反重力引擎降落地表。
随后,先是重装步兵出场,开始在周边建立防线,并确保安全区。
毕竟这个星球上的动物,还是有那么一些危险的。
紧接着,大量人员从那些飞船中走出,并开始自货仓卸货。
各种各样的设备,材料,以及大量机器人,很快就出现在了这片平原上。
他们接下来的工作是建设。
建设太空电梯的地基,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主体,并让其与同步轨道上正在建设的空港相连。
至于为什么明明飞船配有反重力引擎,还要整太空电梯呢?
首先,不是每一艘飞船都配有反重力引擎的。
绝大部分飞船自投入使用之后,终其一生都不会降落地表,自然不会去装反重力引擎,毕竟这玩意还挺贵的。
其次,是效率方面的问题。
如今联邦的太空电梯,与几百年前的那种可不一样。
并非每根纳米缆绳上就只有一个客运或货运舱,而是想有多少就有多少。
比如,一个货运仓落下来后,并非在那等着卸货,然后重新再返回去。
而是直接脱离纳米升降通道,被移到边上专门用于卸货的区域,并不会影响后面其他货舱的继续落地。
所以,八条纳米缆绳的太空电梯,即便是算上运输舱之间足够安全的距离间隔,但依旧可以确保超过300个运输舱同时工作。
这要再加上正位于卸货区,或是装货区的运输舱。
实际上同步工作的运输舱,必要时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个。
效率如何能不高?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