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为人类寻找后路(第2页)
前者,在星系内部使用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在短距离上,跃迁技术比超空间技术还要更快。
但问题在于,单次跃迁的距离是有限制的,这使得该技术只能在星系内部使用,而无法用于跨星系航行。
就拿本星系群来说,有着三大星系以及一堆的卫星星系。
其中三大星系分别是银河系、三角星系,以及仙女星系,其他的要么就是这三大星系的卫星星系,要么就是规模很小,甚至比很多卫星星系都小的星系。
而银河系,便有着大量卫星星系。
最知名的应该就是大麦哲伦星系,以及小麦哲伦星系。
其中,大麦哲伦星系距离银河系16.3万光年,拥有恒星200亿个。
小麦哲伦星系,则距离银河系20万光年,拥有恒星10亿个。
很显然,如果能去到这两处,亦或是其他一些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并在上面建立一个副文明的话,那么...
即便是地球出了事情,人类也有后路,不至于被摧毁整个文明。
但问题在于...
想要去这里,那可不容易。
目前唯一拥有超空间引擎,具备跨星系航行的后羿号,其超空间速率也不过是505倍光速。
想要去大小麦哲伦星系,依旧需要两三百年的时间。
当然了,超空间引擎并不是说,就只有505倍的光速,根据那个未知文明的立方体中记载,500倍只是超空间技术的门槛,而往上...
其实是没有上限的。
而之所以那么几十年下来,联邦在超空间引擎这块始终没有技术革新,原因也很简单,因为...
就连现在的唯一的一台,也不是联邦制造出来的。
谈何技术革新?
是的,后羿号上的那一台,联邦仅仅只是制造了一些次要的配套装置,其主要的核心部件,还是那个未知五级文明所留下。
图纸,人类有。
制造方法,人家的资料中有全套。
但实现制造的工具...
抱歉,人类没有!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人类所欠缺的并非是超空间航行的技术,而是更为基础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星际工业的基础不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