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以少胜多西夏折戟(第2页)

 于是,小梁太后紧急召集众将,果断命令道:“骑兵在此处无法发挥优势,即刻以步兵整齐列阵,步步为营,不得后退,拼死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大将往利利赫、野律荣、野律宏仁等领命监军前行。所有夏军士卒皆奋勇向前,不敢有丝毫退缩之意,怀着必死的决心,如汹涌的潮水般,一队紧接着一队,拼死朝着宋军冲杀而来。

 而宋军一方,卢俊义率领麾下将士,亦是毫不畏惧,众志成城,拼死抗击夏军的进攻。双方杀得昏天黑地,难解难分,直战至午时时分。此时,夏军终于冲破了葫芦川口的防线,却如惊弓之鸟般,朝着兴庆府方向仓皇逃窜。

 这时折可适也追着夏军杀了过来,卢俊义调可战人马五千人,和折可适兵合一处,在后面追杀夏军。

 此一战,战况惨烈至极。夏军原本浩浩荡荡的二十一万大军,经此一役,竟折损过半;宋军同样损失惨重,四万多英勇无畏的将士血洒疆场,原本严整有序的军阵也被冲得七零八落。

 卢俊义帐下三十多位将校之中,仅剩下卢俊义、呼延灼、陈鹏、李明、韩滔、彭玘、黄信七人依然坚守奋战。苏秋凤身上重伤,呼延彩凤抱着回大营医治。而朱启、张柱、黄天明、马时等二十多位将校皆不幸壮烈阵亡,正所谓‘大将难免阵前亡';,苏秋风功夫和得了得,但面对千军万马、乱箭齐发,也难免身负重伤。

 且说夏军在平夏城败退之后,后面负责追杀的宋军左路军,奉左帅童贯之命,因大雾弥漫,夏军众多,视线严重受阻,不敢贸然快速行进。

 大将邓美带领李成、董平、张清、单廷珪、魏定国等一众将校,统领三万人马;大将刘法则率关胜、宣赞、郝思文等将校,同样率军三万人马。骑兵与步兵协同并进,怕中了夏军埋伏,缓缓前行。

 待雾气渐渐消散之后,众将方才发觉周围早已不见夏军的踪迹,报给了左路军元帅童贯。童贯急忙下死令命全力追杀,并在后亲自督战。众将唯恐问责,不敢有丝毫懈怠,急忙在后紧紧追赶。这童贯二十岁时才做宦官,四十多岁时被封为左路军元帅掌兵权,在对夏作战中习得了宝贵经验。多年后,宋徽宗时做为监军对西夏、辽作战,后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成为史上爵位最高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