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那段尘不过如此(第2页)

 ·····

 许县

 为了应对吕布,曹操将驻地迁往了颍川,在此进行集中屯田。

 自曹操到来之后,许县也逐渐热闹了起来,逐渐有成为颍川中心之地的声势。

 中原各个世家,各地的学子,甚至朝廷的不少有识之士,都相继前往许县,这座小小的县城,像是昌黎一般,不断的扩充。

 城墙修筑,内部商贸逐步繁华,各种精美建筑搭建起来,城外军营精兵强将无数,一切都井井有条。

 仔细看去,许县之外,田地规整,道路平坦,农庄星罗密布,屋舍俨然。

 远看只觉得是平常,拉近看来,却让人不由惊诧。

 若有文士将文道凝聚双眼之上,展开望气之术,能看到一道粗壮的民望支柱从许县冲天而起,形成一道护罩,包围方圆千里。

 早先各地农庄的田地,此时却好似有金光洒落其中,时至冬季,却见其地冒着热气,农作物已经有些泛黄,竟然是能在冬季成熟,比那常规麦子快了一倍。

 曹操和荀彧两人乘车在城外闲逛,遥望麦子长势,不由欣喜:

 “多亏文若相助,此屯田才能有如此奇效,我看此地不仅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也不为过了。”

 同坐车碾旁的青年文士却是摆摆手说道:

 “我只能,只能调动民望,护佑一方;能让着屯田有此奇效,还要看毛阶,此人之天赋,与屯田之道上有大才,主公必要重用之。”

 毛阶,曹操帐下谋士之一,主张屯田,二流文士。

 有天赋【归民于田】(可以跳过开垦,直接将田地化为屯田,屯田可以促进作物生长,使得其成熟期变短,产量增多)

 (当前可制造屯田100万亩(300万亩),安定百万流民)

 如此人才,归于曹操,方才能安置百万青州流民。

 “文若不必自谦,但毛阶一人屯田,却也有效,可若无文若之民望调动,却也不能。”

 曹操笑着说道,能够得到荀彧,他确实是捡到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