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瘴疠之地(第2页)


 看到倒下的白马正是自己命名的“墨点儿”,芍药急忙跳下马车,蹲下身子勘验情况。


 小丫头定睛一看,却看到这匹马腿上有两个血洞,有汩汩黑血从血洞之中缓缓渗出来。


 马儿躺在地上,目光浑浊,呼吸不匀,显得痛苦不堪。


 芍药心里明白,这马儿明显是被毒物刺中,如今这副样子,明明是中毒之状。


 于是她急忙打开药箱,用刀子将马儿的伤口划开,放血驱毒,又用药粉敷上,白布包扎,做出一番应急处置。


 如此处理完毕,芍药已竭尽所能,至于“墨点儿”能不能恢复,便要看它的造化了。


 芍药这般动作之时,“墨点儿”仿佛知道这个人在救它,并没有挣扎。


 待芍药包扎完毕以后,看马儿依旧痛苦不堪,心中不忍,便将“墨点儿”的脑袋搂在怀里,抚摸着它的脖子,借此安抚它。


 如此一来,“墨点儿”果然乖巧了不少。


 芍药医治“墨点儿”之时,杨延朗和项人尔也纵身下马,查看情况。


 当其他人的目光都在倒地的白马身上时,杨延朗却被一阵“沙沙”声吸引了注意力。


 他循声查找,却看见地上枯叶之中藏着一只拇指粗细的灰色小虫,直直立起,快速抖动着身体,这“沙沙”的声音便是这小虫发出的。


 杨延朗心中好奇,伸出手来,想要去抓来那小虫,认真研究一番。


 可他手刚伸出去,就听项人尔大喝一声:“杨兄弟,住手。”


 话音未落,项人尔已抽出身上宝刀小白鱼,向那小虫身下一挑,一个如枯叶一般颜色的长鞭状物体就被挑到半空。


 项人尔眼疾手快,瞄准那在半空扭动的东西,横空一斩,将之斩成两段,齐刷刷落在杨延朗面前。


 杨延朗定睛一瞧,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那东西分明是一条毒蛇。


 这毒蛇的皮肤颜色与枯叶一般无二,因而并不容易被发现,而杨延朗看到的小虫,其实是它不断抖动的尾巴。


 这条毒蛇即便已经被项人尔一刀两断,但它的两截身躯竟仍然在地上扭动,尤其是那张开的大嘴里的黑色的毒牙,更显恐怖。


 见此情形,不难推测出,“墨点儿”就是被这家伙咬伤的。


 而且,杨延朗可以想象,若不是项人尔及时制止,恐怕下一个被咬的,就是自己了。


 杨延朗心有余悸,缓了好一阵,才开口问道:“这,这是什么蛇,太可怕了。”


 人们的目光都被这条大蛇吸引了。


 芍药也看了过去,想到自己在医书中见过这种蛇的图鉴。


 此刻见到真身,她不禁按书上描绘的内容,转述道:“响尾蝮,体黄绿而生褐斑,尾若虫,动之则响,作警示、陷阱、捕猎用。牙有剧毒,中之者伤口不愈,流血而亡。”


 说罢,她担忧地看着“墨点儿”,不知道它还能支持多久。


 众人听了,心中俱是一惊。


 早听说西南瘴气密布,盛产毒物,不想亲眼所见,竟如此可怕。


 就连白震山这样的老江湖,都忍不住感慨道:“老夫行走江湖,踏遍山川河岳,也未曾见过如此厉害的毒蛇,须臾之间竟能让一匹马轰然倒地,寸步难行。”


 杨延朗摸了摸自己的扑通乱跳的心脏,长吁了一口气,拾起一根木棍,将蛇尸扔的远远的,这才放下心来。


 陈忘却有些隐隐不安。


 他双目失明,听力却出众,隐隐听出林中有无数悉悉索索的动静,正朝着他们的方向快速袭来。


 陈忘不敢放松,提醒道:“大家细听,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过来了?”


 杨延朗看看四周,道:“陈大哥,林子除了树还是树,哪里有什么东……”


 话说一半,“西”字尚未出口,他便止住话头,竖着耳朵认真倾听。


 窸窸窣窣的声音更近了,近到每个人都能清楚的听到。


 “沙沙”


 “发发”


 “嗡嗡”


 “轰轰”


 “嘻嘻”


 各种各样的声音陆续传来,像是一支行军的队伍,渐渐靠近他们。


 林中的瘴气飘来飘去,似乎在变得越来越浓烈。


 几个人一下子紧张起来,就连马儿也不停嘶鸣,马蹄不安分地在地上乱踏。


 大家立在原地,紧张地看着四周。


 陈忘将芍药和博文叫到身边,双手抱着两个孩子;项人尔从红鸯马身上抽出抗倭刀巨鲨,横在身前,将李诗诗护在他背后,并顺手将小白鱼递给她;白震山自马车上站起来,警惕地盯着四周;杨延朗握紧了竹枪,不敢有丝毫懈怠。


 很快,他们就看到地上枯草摆动,似有东西在里面游弋。


 众人定睛看去,竟是一条条的响尾腹伏草游弋而来,一个个蛇头高高抬起,尾巴左右晃动,声势浩大。


 马儿首先害怕起来,缩成一团,不安分地跃动着马蹄。


 若非项人尔和杨延朗紧紧拉着缰绳,恐怕马儿们早就逃走了。


 人们也都十分紧张,严阵以待。


 可他们纵然拿着刀枪,又岂是这些数量众多的毒物的对手?可若是逃,车内有孩子和女人,又如何逃的掉呢!


 正在这进退两难之际,陈忘突然问张博文道:“博文,你可带了硫磺?”


 陈忘和张博文父亲张焱是故交,对火药术有些了解,自然知道制火药当用硫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