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山中风云(第3页)


 杨延朗摸了摸脑袋,他不明白“王琪”为什么要“向北”,也根本不认识所谓“王琪”是谁,根本原因在于李诗诗还没来得及教他“望其项背”的意思。


 但他终于忽视了这一点,想了想赵子良口中的他能听懂的部分,不禁觉得有些道理。


 自己小时候,用削尖的竹子做枪,对照着母亲交给他的一本杨家枪谱练枪,却每每将竹枪打断。


 为了保护自己用心削出来的枪,他尽量不用枪谱里那些刚猛的招式,再后来,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来兴隆客栈饮酒的江浪,又胡乱学了一招半式,杂糅在枪法之中,使的自己的枪更加随心所欲。


 自母亲教给自己机关术,并用在竹枪之后,杨延朗更是彻底抛弃了那些颇为激烈的招式,而在机变灵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赵子良见杨延朗若有所思,久久不能回应,便拍拍杨延朗的肩膀,试探地问道:“杨兄弟?”


 杨延朗的思绪被拖了回来,正色道:“赵兄,可否借你的点钢枪用一用,试一试我家的枪法?”


 赵子良倒也大度,当即将点钢枪捧出,交给杨延朗,道:“这有何难,我正好见识见识杨兄弟真正的枪法。”


 杨延朗接过镔铁点钢枪,在手中掂了掂,随即将竹枪交给赵子良,稍微闭目回忆了一下杨家枪谱上记录的招式,随即照此演练起来。


 点钢枪在杨延朗手中上下翻飞,左右腾挪,竟使密林之中风声突起,落叶纷纷。


 杨延朗一时间舞的兴起,不顾其他,将山中林木全当做敌人,扫拨撩刺,可让树木都遭了殃,枝断桠折,都成了直愣愣的秃杆。


 最后一击,杨延朗持枪向面前一根粗壮直杆猛地突刺出去,点钢枪几乎毫无阻力地刺透了这根直杆,杨延朗却并不肯就此罢休,左右略一撩拨,却听得“咔嚓”一声,这根光秃秃的直杆竟从枪刺处劈开来,向左右倒去。


 杨延朗收了枪势,赵子良的掌声随之响起。


 他忍不住称赞道:“杨兄弟枪法如神,赵某今日亲眼目睹,实在是一种幸事。”


 杨延朗未料想自家枪法竟有如此威力,自己也着实吓了一跳,但他毕竟还知道自己的斤两,只自谦道:“亏得赵兄指点,尽管如此,尚不及赵兄。”


 赵子良拿回点钢枪,将竹枪还给杨延朗,老实说道:“若杨兄弟将此枪法练至精熟,恐怕赵某再不敢与你交锋。”


 如此你来我往,谈笑之间,两人渐渐向军中走去。


 路过季如风静坐的山林处,赵子良还特意瞄了一眼,见季如风已经不在,想着他定是先回军中去了,便放下心来。


 他大步朝前,准备到军帐之中,再去找二哥细细叙谈这招安之事。


 赵子良不知道,此刻的季如风,并不在天道军中,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鬼头刀宋万手下的一支三百人的刀队。


 山中多事,洛人豪的这一天并不清闲。


 这不,刚刚议论完招安之事,还没得到一个结果,白震山和陈忘又找上门来,询问归云山庄之事。


 洛人豪表示,归云山庄藏于深山,庄主又脾气怪异,除非有人带路,否则就算知道方位,也未必能找到山庄入口;即便是找到了入口,也未必进的去。


 可他随即答应白震山和陈忘,等山中之事定了,安顿好弟兄们,便会亲自带他们去寻那山庄。


 好不容易送走了白震山和陈忘二位,未得一刻清闲,项人尔又带着毛轩找上门来,并亮出最后的底牌,表明御史于文正和五千边军来此地的真正目的。


 这些话让洛人豪打消了心中的最后一丝顾虑,定了招安之心,并当机立断,急召季如风和赵子良再入大帐商议。


 赵子良很快便赶到了,季如风却迟迟未来……


 等了许久,却等来了季如风带宋万及三百刀队下山去了的消息。


 听到消息,洛人豪豹眼一瞪,立刻便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自己的这个兄弟,极有可能自己去报杀妻之仇去了。


 于是他提了金背大刀,点上一彪人马,准备亲自将季如风追回。


 关键时刻,赵子良拦住了他,并告诉他:“大哥,当此关键时刻,你需坐镇军中。我去追二哥去吧!”


 说罢,披挂上一身银甲白袍,跨上白龙驹,手提镔铁点钢枪,匆匆追下山去。


 洛人豪目送赵子良渐渐远去……


 他的眉头越锁越紧,一种莫名的不安的情绪在他的心里扩散开来,驱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