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禁客春台秋水
6. 维护
夷宁警惕地后退半步,缓缓抽出匕首,小心翼翼沿着缝隙撬动。不多时,木板轻轻一响,露出一个狭小地空间。
她低头看去,目光一紧。
暗格里,赫然放着一只巴掌大小地金属令牌,边缘刻着复杂的纹路,正中央刻着两个大字——
镇国。
邓夷宁伸手捏起令牌,指尖触及的刹那,一股冰凉的触感沿着掌心传来。
她当然认得这个东西。
镇国令——这是先帝御赐邓氏的军令,拥有此令者,可调动大宣三军。
可问题是,这枚令牌早在她父亲卸甲回朝时,就已经被收回,送入皇宫之中,怎么出现在邓府密室?
难道当初父亲没有交出镇国令?
邓夷宁在密室四周寻了一圈,书架、木桌以及这些箱子上的尘埃厚薄均匀,倒不像是被人搜寻过。
若这令牌真是这镇国令,那当年父亲交出去的,又是什么?
邓夷宁将令牌收好,心跳愈来愈快。她余光一瞥,落在桌上的一只小木匣上。木匣并不起眼,尺寸不过巴掌大小,被几本书压在下面。她抬手将木匣取出,指尖轻轻一扣,匣盖打开。
下一刻,一封被折叠整齐的纸静静地躺在匣中。
她目光微凝,缓缓展开信纸。
“夷宁亲启——”
邓夷宁惊呼出声,这是父亲留给她的?
她的手指顿了一下,继续往下看,信上字迹刚劲有力,与父亲的笔锋如出一辙——
“夷宁,不知何时何地你能看到此信,但若是打开,便说明我已无法护你周全,邓氏一族,终究败在了我手里。”
字迹笔笔凌厉,有着被浓墨晕染的痕迹。
“难说朝廷势力分为几何,但太后与陛下并非一心,军中异动,朝堂内外牵连甚广。太子与太后早有谋划,而今不过是借皇命,覆灭忤逆党羽。当年我本可静静守边疆,不入朝政,可陛下召我回朝,我知此去九死一生,故留此信。”
“犹记镇国令,此令不属帝王,不属皇族,而属大宣子民。若有朝一日,你能撑起一切,我便全盘托出。母亲与和硕二人,也交于夷宁。”
邓夷宁的手威威发颤,指尖几乎要捏破信纸,继续往下读——
“夷宁,你自小入营习武,天性不服管束,日后归来定会栽跟头,父只愿你活下,无忧无虑。”
邓夷宁瞪着红眼,目光死死落在信纸最后一句话。她闭了闭眼,胸口翻涌的情绪几乎要将她吞没。
原来父亲早知有此劫难,所以那晚才如此反常,一心只想拒了那门婚事。
她将一切恢复原状,检查过密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后,才顺着原路折返,轻手轻脚跃出井口。
后院景色一览无余,四周静谧无声,连风吹过的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邓夷宁刚要离开,便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响动。
她眉头一皱,立刻屏息凝神,迅速隐入阴影之中,目光警惕地盯着门外地方向。
脚步声越发清晰,似乎只有一个人,走路地节奏悠闲,也不像是敌意逼近的姿态。
邓夷宁心下一沉,翻身入了一侧的厢房,躲进屋内偷听外头的动静。
过了片刻,门外的脚步声停下。紧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慵懒的笑意:“将军?将军可在里面?”
邓夷宁皱了皱鼻,又是这个家伙,阴魂不散总是跟着她。
她心里警铃大作,却不动声色在屋内翻找,故意制造出响声,让他察觉到自己的存在。
李昭澜果然听见了动静,推门而出,摇着折扇在门口看着她:“将军一大早就出了门,怎么不知会我一声?这是在找什么?”
邓夷宁头也没抬,手上的动作依旧不减:“不过是些旧物,看看有没有什么还能带走的。”
李昭澜闻言,似笑非笑地打量着她,踱步进屋,目光满是揣测:“可需要本殿下寻人来助你?”
“不必,臣女一人足矣。”
她低头看去,目光一紧。
暗格里,赫然放着一只巴掌大小地金属令牌,边缘刻着复杂的纹路,正中央刻着两个大字——
镇国。
邓夷宁伸手捏起令牌,指尖触及的刹那,一股冰凉的触感沿着掌心传来。
她当然认得这个东西。
镇国令——这是先帝御赐邓氏的军令,拥有此令者,可调动大宣三军。
可问题是,这枚令牌早在她父亲卸甲回朝时,就已经被收回,送入皇宫之中,怎么出现在邓府密室?
难道当初父亲没有交出镇国令?
邓夷宁在密室四周寻了一圈,书架、木桌以及这些箱子上的尘埃厚薄均匀,倒不像是被人搜寻过。
若这令牌真是这镇国令,那当年父亲交出去的,又是什么?
邓夷宁将令牌收好,心跳愈来愈快。她余光一瞥,落在桌上的一只小木匣上。木匣并不起眼,尺寸不过巴掌大小,被几本书压在下面。她抬手将木匣取出,指尖轻轻一扣,匣盖打开。
下一刻,一封被折叠整齐的纸静静地躺在匣中。
她目光微凝,缓缓展开信纸。
“夷宁亲启——”
邓夷宁惊呼出声,这是父亲留给她的?
她的手指顿了一下,继续往下看,信上字迹刚劲有力,与父亲的笔锋如出一辙——
“夷宁,不知何时何地你能看到此信,但若是打开,便说明我已无法护你周全,邓氏一族,终究败在了我手里。”
字迹笔笔凌厉,有着被浓墨晕染的痕迹。
“难说朝廷势力分为几何,但太后与陛下并非一心,军中异动,朝堂内外牵连甚广。太子与太后早有谋划,而今不过是借皇命,覆灭忤逆党羽。当年我本可静静守边疆,不入朝政,可陛下召我回朝,我知此去九死一生,故留此信。”
“犹记镇国令,此令不属帝王,不属皇族,而属大宣子民。若有朝一日,你能撑起一切,我便全盘托出。母亲与和硕二人,也交于夷宁。”
邓夷宁的手威威发颤,指尖几乎要捏破信纸,继续往下读——
“夷宁,你自小入营习武,天性不服管束,日后归来定会栽跟头,父只愿你活下,无忧无虑。”
邓夷宁瞪着红眼,目光死死落在信纸最后一句话。她闭了闭眼,胸口翻涌的情绪几乎要将她吞没。
原来父亲早知有此劫难,所以那晚才如此反常,一心只想拒了那门婚事。
她将一切恢复原状,检查过密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后,才顺着原路折返,轻手轻脚跃出井口。
后院景色一览无余,四周静谧无声,连风吹过的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邓夷宁刚要离开,便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响动。
她眉头一皱,立刻屏息凝神,迅速隐入阴影之中,目光警惕地盯着门外地方向。
脚步声越发清晰,似乎只有一个人,走路地节奏悠闲,也不像是敌意逼近的姿态。
邓夷宁心下一沉,翻身入了一侧的厢房,躲进屋内偷听外头的动静。
过了片刻,门外的脚步声停下。紧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慵懒的笑意:“将军?将军可在里面?”
邓夷宁皱了皱鼻,又是这个家伙,阴魂不散总是跟着她。
她心里警铃大作,却不动声色在屋内翻找,故意制造出响声,让他察觉到自己的存在。
李昭澜果然听见了动静,推门而出,摇着折扇在门口看着她:“将军一大早就出了门,怎么不知会我一声?这是在找什么?”
邓夷宁头也没抬,手上的动作依旧不减:“不过是些旧物,看看有没有什么还能带走的。”
李昭澜闻言,似笑非笑地打量着她,踱步进屋,目光满是揣测:“可需要本殿下寻人来助你?”
“不必,臣女一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