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禁客春台秋水

15. 考学

    “娘子所求可谓科举之事?”
 




    邓夷宁微微一震,随即回过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婉的笑意,带着几分愁绪:“是啊,家夫饱读诗书,却屡试不中。听闻遂农乃求学风水宝地,我与家夫千里迢迢到此,只为能继续求学,高中名榜。我身为妻子,也不知如何帮衬,只能前来祈福,望佛祖保佑。”
 




    妇人轻轻叹了口气,似是深有同感,苦笑道:“小娘子深明大义,我与树下那几位夫人亦是如此,只是我们所求为子,与小娘子不同。”
 




    “所求皆为家眷,没什么不同。”
 




    那妇人眼神复杂,看的邓夷宁心里直打怵,忍不住问:“夫人,可是有何事?”
 




    “敢问小娘子相公年芳几何?二人可有子嗣?”
 




    “三十,并无子嗣。”
 




    妇人眼睛一亮,双手攀上邓夷宁:“敢问娘子姓名,能否借一步说话?”
 




    “贺宁。”邓夷宁僵着脖子点点头,那妇人带着她去了树下。
 




    “小宁,这位是孙夫人,这位是徐夫人,叫我张夫人就行——”张夫人自来熟,亲昵的叫着她,拉着最左侧较为年轻的女子继续介绍道,“这位,这位是钱夫人,德和钱氏的三夫人,她家相公也在赶考,你们多聊聊,多聊聊。”
 




    瞧着这钱夫人年纪与她相仿,哪知邓夷宁一问才知晓,这钱夫人上年年末刚过十九。
 




    用这张夫人的话来说,她与邓夷宁就差在了肤色。
 




    邓夷宁不如这城中女子肤若凝脂,甚至那手粗壮有力,布满老茧。只是婚前在家中被伺候了一阵子,白了些回来。
 




    “我年纪比你大,唤你妹妹可好?”
 




    “姐姐瞧着也貌美如花,是妹妹高攀了。”钱夫人有些害羞,说完这句便没了后文,两人就这么面对面站着。
 




    一旁的张夫人瞧见两人这副模样,上前插话道:“妹妹这张嘴可真是甜得很,难怪你家相公舍得带你出来,若换做我家那位,怕是恨不得将我锁在家里。”
 




    邓夷宁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地回道:“姐姐此言差矣,夫君在外求学,自当有人在旁照料。只是苦了我家夫君,本有好日子过,却偏偏沦落至此。”
 




    张夫人听了这话,眸色微闪,低低叹了口气:“日子就是这样,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见得幸福。”
 




    邓夷宁嘴唇微动,不知如何接下去时,那孙夫人上前插了句嘴。
 




    “小宁,之后可有闲暇?去我府上一叙,院子里新得几株花,开得正盛,我们姐妹之间亦可说说话。”
 




    邓夷宁垂眸,掩去眼底的思索,抬眸对上孙夫人温和的目光,淡淡一笑,语气婉转:“姐姐盛情相邀,妹妹自是应当登门,只是家夫近日课业繁忙,若有闲时,还需同他商议一二。”
 




    钱夫人笑着点头,表示理解:“自当如此,若有闲暇,妹妹直接来府上便可。”
 




    邓夷宁应下,知晓眼下并非深究之时,于是微微一礼,作势告辞:“姐姐们,天色渐晚,妹妹回家路途遥远,还需给家夫准备吃食,便不再叨扰诸位。”
 




    张夫人笑着摆手:“去吧去吧,贤妻难得。”
 




    邓夷宁微微颔首,转身朝着庙门走去,脚步从容稳重,倒真有一副柔顺的书生娘子模样。
 




    踏出庙门,邓夷宁松了口气。
 




    陆英一事遂农满城皆知,就连她问询过的馄饨摊老板都对此吞吞吐吐。邓夷宁早在进庙门前,便注意到树下扎堆的妇人。她们耳语交谈着,偶尔伸手对着来往的学生指指点点。
 




    只是回去的路上,邓夷宁发现又有人跟着她。
 




    她目光一扫,看到前方的茶摊,小摊前坐着几位下棋的老头,老板在一旁招呼着行人。
 




    邓夷宁加快脚步,径直走向茶摊。
 




    “大娘,这茶可以包一份吗?”
 




    大娘愣了一下,显然是没做过这样的营生,有些手忙脚乱,但不想放弃这单生意:“可,可以的姑娘,用这个粗布包成吗?干净的,不脏。”
 




    邓夷宁磕巴了一下:“可以。”
 




    大娘说了个数,邓夷宁丢下几块碎银,带着茶包换了条人多的路走,在人群里将跟在身后的女子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