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日出云岭完(第3页)
心怡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一遍遍说着\"谢谢\"。这时,一辆商务车驶入村口,停下后,走下来两个让心怡意想不到的人——她的父母。
\"爸!妈!你们怎么\"
\"周老师邀请我们来的。\"林淑华笑着拥抱女儿,\"这么重要的日子,我们怎么能缺席?\"
蓝志明打量着焕然一新的村庄,点点头:\"变化真大心怡,你做得比我们想象的好得多。\"
简单的生日宴后,心怡带父母参观云岭村。林淑华看到女儿手腕上的木镯,会意地笑了:\"看来不只是事业有成了?\"
心怡红着脸点点头:\"周远今天早上求婚了就在山顶看日出的时候。\"
\"我们看出来了。\"蓝志明难得地露出笑容,\"这小伙子不错,有担当,有智慧。比你妈介绍的那些公子哥强多了。\"
林淑华假装生气地捶了丈夫一下,随即认真地对女儿说:\"心怡,妈妈以前不理解你的选择,但现在我明白了你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幸福。这就够了。\"
夕阳西下时,全村人再次聚集在村委会前,这次是为了讨论村庄的未来规划。调查组的结论已经明确——云岭村的矿产将由国有矿业公司开发,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享受20的净收益分成;同时,其他产业也将得到政策扶持。
\"乡亲们,\"心怡站在台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们的抗争取得了胜利,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和机会,让云岭村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家的智慧和努力。\"
她展示了与周远共同制定的\"云岭村五年发展规划\"——矿产收益的40用于村民分红,30投入村办企业,20用于教育和基础设施,10作为应急基金;同时,茶叶、中药材和乡村旅游将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
村民们热烈讨论,献计献策。最后表决时,方案获得全票通过。会议结束时,刘长福宣布了一个意外的决定:
\"经过村委会讨论,并征得心怡和周老师同意,我们决定任命他们两位为云岭村"荣誉村民",并聘为长期发展顾问!\"
掌声经久不息。心怡和周远站在台上,十指紧扣,眼中映照着云岭村未来的光芒。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一年过去。
又是一个五月的清晨,阳光洒在云岭村的每一个角落。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打着太极拳;茶叶加工厂里,工人们忙碌地包装着最新一批有机茶;村口的停车场停满了旅游大巴和小轿车
村后的山坡上,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云岭中心学校\"六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周远正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窗外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和整齐的茶园。
而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心怡正在接待一队来自省城的考察团。墙上挂满了奖状和锦旗——\"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送走考察团,心怡看了看手表,匆匆向学校走去。今天是学校的开放日,她答应周远要去听他的公开课。
走在宽阔整洁的村道上,不时有村民热情地打招呼。路过新建的卫生院时,她看到张铁柱的妻子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在晒太阳;茶叶合作社门口,李阿伯正指导几个年轻人分辨茶叶品质;游客中心里,几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正在讲解云岭村的历史文化
这一切,与一年前那个闭塞落后的山村判若两地。
学校的多功能教室里,周远的公开课刚刚开始。心怡悄悄从后门进去,坐在最后一排。周远今天讲的是《故乡》——他让学生们描述自己眼中的云岭村,再对比父母和祖辈的记忆,感受家乡的变迁。
\"同学们,\"周远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改变家乡的不是某个英雄,而是每个普通人的选择和坚持。你们的蓝心怡老师,还有在座的每一位家长、村民,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他的目光与心怡相遇,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便明了彼此的心意。
课后,两人手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融合在一起,投向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对了,\"周远突然想起什么,\"省里来的通知,我们的"乡村振兴创新模式"被选为全国典型案例,下个月要去北京交流。\"
\"真的?太棒了!\"心怡兴奋地跳起来,\"我们可以借机考察几个先进的乡村旅游点,咱们村的民宿还有提升空间\"
周远笑着看她滔滔不绝地规划,眼中满是宠溺。这个曾经的城市精英,如今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乡村建设者;而他自己,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人生价值和毕生所爱。
转过一个弯,他们的家出现在眼前——那座曾经破旧的老屋已经修缮一新,门前的小花园里,母亲林淑华亲手栽下的月季正开得灿烂。
屋檐下,两只木制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云岭村的故事,也仿佛在预告着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