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如懿传6(第2页)

 \"瑞贵人来了。\"乾隆笑着招手,\"坐吧,出门在外,不必拘礼。\" 

 我行礼后小心地坐下。亭子建在小山坡上,俯瞰着远处的田野和村庄。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皇上好雅兴。\"我由衷赞叹。 

 乾隆顺着我的目光望去:\"朕虽贵为天子,却难得一见民间景象。每次南巡,都觉耳目一新。\" 

 \"是啊,这田野风光,比宫中的假山盆景生动多了。\"如懿轻声道。 

 乾隆似乎有些惊讶:\"娴妃也喜欢这乡野之趣?\" 

 \"臣妾虽居深宫,却也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如懿的回答不卑不亢。 

 我暗自喝彩。如懿果然聪慧,知道如何与皇帝沟通。 

 \"好一个"悠然见南山"!\"乾隆果然龙颜大悦,\"来,尝尝这地方进献的鲈鱼,据说刚从河里捞上来的。\" 

 用膳期间,乾隆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沿途见闻和治理心得,我和如懿偶尔插话,气氛融洽得不像君臣,倒像是一家人。 

 这个念头让我心头一跳。偷眼看向乾隆,他正专注地剔着鱼刺,侧脸在阳光下棱角分明。那一刻,他不是史书上的乾隆大帝,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接下来的行程中,这种轻松的时刻越来越多。乾隆似乎很享受有人能理解他的想法,常常召我和如懿伴驾。高贵妃虽然嫉妒得牙痒痒,但在皇帝面前也不敢造次。 

 一个月后,队伍抵达杭州。西湖的美景让我这个现代人也叹为观止——没有游客如织,没有高楼林立,只有三潭印月静静地立在如镜的湖面上,雷峰塔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水墨画。 

 \"妹妹看呆了?\"如懿轻笑着碰碰我的手臂。 

 \"太美了\"我由衷感叹,\"比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乾隆特许我们乘画舫游湖。站在船头,微风拂面,远处山色空蒙,近处荷花盛开,我几乎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瑞贵人似乎很喜欢这里?\"乾隆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边。 

 \"回皇上,嫔妾从未见过如此美景。\"我诚实地回答。 

 \"朕第一次南巡时,也是这般震撼。\"乾隆望着远方,\"大好河山,皆是朕的子民。每每见此,便觉肩上责任重大。\" 

 我偷偷看他。阳光给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眼中是对江山社稷的真切关怀。这一刻,我理解了为何他后来会自称\"十全老人\"——不是出于傲慢,而是真心想为这片土地做到最好。 

 \"皇上仁心,天下百姓之福。\"我轻声道。 

 乾隆转头看我,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有瑞贵人和娴妃这样的知心人在侧,朕之幸也。\" 

 画舫靠岸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来,在乾隆耳边低语几句。皇帝脸色骤变:\"传太医立刻过去!\" 

 \"皇上,出什么事了?\"如懿关切地问。 

 \"永琏突发高热,情况不妙。\"乾隆沉声道,\"朕要立刻赶回行宫。\" 

 永琏!我心头一震。历史上乾隆的嫡长子,富察皇后所出,九岁夭折。难道就是这次? 

 回到行宫,气氛凝重。皇后早已赶到,守在永琏床前,眼睛哭得通红。几位太医轮流诊脉,却都面露难色。 

 \"回皇上,阿哥是受了暑热,又染了风寒,邪热内蕴\"为首的太医战战兢兢地禀报。 

 \"朕不要听这些!\"乾隆怒道,\"朕问你,能不能治?\" 

 太医们跪伏在地,不敢作答。皇后见状,哭得更厉害了。 

 我站在角落,仔细观察永琏的症状:高热不退,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偶尔还伴有抽搐——这很可能是脑膜炎!在现代不算大病,但在没有抗生素的清朝,足以致命。 

 \"皇上\"我鼓起勇气上前,\"嫔妾家乡有种治法,或许可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身上。皇后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抓住我的手:\"瑞贵人若能救永琏,本宫什么都答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