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正月调整(第2页)
而今身在汴梁,反抗亦是无法,最终只能低头应道:「臣一一遵旨。」
「此事宜早不宜迟,可书信一番,将妻唤来汴梁,朕可赐宅一区,以慰辛卿之劳苦。」邵勋又道。
「是。」辛晏应道。说这话时,脸色已有所好转,但还是掺杂了许多情绪。
「靳卿。」邵勋又端着酒杯来到靳准面前,道:「昔日朕许你成边数年,便可入朝为官。国事繁杂,迁延过久,今可应诺矣。」
有了辛晏之事在前,靳准还有什么好说的?他是刘汉老臣、新朝降人,匈奴人看不起他,梁人也和他没什么交情,造反的话后继无援,必然失败,更别说还会坑了女儿。
于是很爽快地举杯回敬,道:「臣遵旨。」
邵勋对他的态度很满意,遂道:「部落可交给令郎,卿入京直任教练监便可。」
原教练监裴廓年前病逝了,追赠光禄大夫,许荫子弟一人为官,居丧结束后入职。
司徒裴在缠绵病榻许久后,比裴廓还早一个多月病逝。
他俩走后,裴家在上层的势力大为衰减,目前仅有御史大夫裴部、民部尚书裴湛、司隶校尉裴纯(原并州刺史、游击将军)三人一一原司隶校尉邵续已转任殿中尚书。
不过裴部即将出任太尉,高高挂起,不掌实权,御史大夫则由山遐接任。
许是为了补偿,担任青州刺史多年的裴避将要担任鸿胪卿一职。
但从人员配置来看,像裴、羊这些大族在中枢为官者,整体年龄偏大,走一个少一个。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大家族没能形成老中青搭配的仕宦年龄结构,中间出现了巨大的断层,一旦老人故去,一时间难以有人接替。
或许,有个无形的大手在干扰这一切吧。邵贼太年轻了,开过年来才四十七岁,他可以给这些在打天下过程中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世家大族体面,不找茬办他们,就这么春风化雨徐徐消减。
一个字,熬!
把老登都熬死,大家就不用搞得太难看,也是一段君臣佳话。
「河、秦二州刺史,泰真可能荐之一二?」邵勋坐回了上首,看向温峤,说道。
温峤心念电转,然后苦笑一声,惭愧道:「思来想去,实无所得。」
「黄门侍郎阴元如何?」邵勋问道。
其实他本来看重桓彝的。
桓茂伦当过一阵子给事中,让邵勋了解了他的能力,觉得不错,此番劝降宣城纪氏功劳不小,于是准备外放他当刺史,思来想去最后给了江州,而不是秦州。
邵勋已经私下里和阴元谈过话了。
此人早就把族人接来了洛阳,本身有能力,又是凉州出身,在当地维稳不成问题。
听到邵勋发问后,温娇立刻答道:「阴侍郎才学上佳、交游广阔,必能胜任河州刺史一职。」
邵勋微微颌首。
辛晏暗暗叹气。换个中原人去当河州刺史他都不怕,可派过去的是敦煌阴氏的族人,还是张骏旧臣,麻烦就大了。
阴元出任河州刺史后,不消数年,就能把他在当地经营的势力慢慢瓦解。完了!
靳准则有些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