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章 今人何必不如古(第2页)
吃罢午饭后,众人稍事休息。
未时,王羲之又展开纸笔,开始记录。
贤良(江原何点)日:「紫微垣乃帝车所在,本当清辉流转。仆昨夜观星,却见垣中星辰之气结成絮团,当应在今日。仆请陛下与民休息,蜀中度田甚急,远近骚然,今日又论有无,令天下士人不谐,恐非治国之道。」
尚书(洛阳毛邦)曰:「君言紫薇之事,可有实证?若无实证,岂非信口胡说?」
贤良日:「有史传之事可验。晋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此主妃后专制,彼时果有贾南风擅政。太安二年八月庚午,天中裂为二,有声如雷者三。君道亏而臣下专偕之象也。是日,长沙王奉帝出拒成都、河间二王,后成都、河间、东海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
尚书日:「汉儒天人感应之说,实则牵强附会。大梁开平元年五月甲申朔,日有蚀之,在井。井,主酒食,女主象也。然大梁开国,气象万千,何来女主之象?」
贤良曰:「此日蚀应在东南,彼有山后权,验之矣。」
尚书曰:「今岁正月,白虹贯日,占得月内近臣为乱,乱在何处?」
贤良曰:「占卜不准。」
尚书曰:「何为准?」
贤良曰:「或主外臣起兵作乱。」
尚书曰:「何时?」
贤良不能对。
尚书日:「牵强附会,实乃可笑!天子令世人质疑、实证,若不能实证,便是可疑。
汝速去也。」
何点被驳倒后,换了张舆记录,让王羲之喘口气,休息一会。
邵勋让人将记录拿来。
这个何点动机不纯,若非今天说了不因言获罪,定要狠狠训斥一番。
他所说的内容其实汉儒末期的僵化套路,天人感应,牵强附会,到现在还很有市场,
连热衷玄学的人都学习这玩意。
至于相信的成分有多少,那就看个人了。反正王衍很喜欢谈这个,但部勋发现他其实是不信的,原因也很简单,很多星象、天变、日月异象根本就没应验,有些则是出现异象后再找一个发生的事件,牵强附会套上去。
这也是有人质疑天人感应学说的主要原因,怎么听着像是马后炮呢?
毛邦深得他的意旨,提出要实证。
你不能证明,那就是假说,别拿这个当真理。
这个质疑、实证的态度,是邵勋极力想推广的,也是他大政方针中提出「实事求是」的主要原因。
争论到现在,说实话已经偏题的苗头了。何点不从思想本身来反驳,而是迁回人身攻击,可见一斑。
或许辩论到最后都这样。
前汉盐铁会议大辩论,到最后桑弘羊谈财政国防,贤良文学谈用爱发电,你讲你的,
我讲我的,都在输出观点,鸡同鸭讲。
但这种辩论也不能说没意义,至少可以争取一部分中间派,以及让本就倾向于你的人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甚至还可能削弱反对派的意志。
便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政策讨论辩论仍然屡见不鲜,即便发起会议的人心中早有决定。
将记录送回去后,邵勋正要继续听,却又有人问他了。
嗯?是谁这么不懂规矩,总是越过他设置的辩手直接「刺王杀驾」?
抬眼一看,原来是巴西太守龚壮。谁把他弄来的?太守不要做事吗?丢给郡丞做得好吗?
罢了,面刺朕者,今日无罪。
「敢问陛下,老子著五千言,举守静抱一之事,令人身心愉悦。而陛下却让人穷究道理,或可得一二奇物,兴家旺产业,然终究违背圣人本意。」龚壮说道。
「其一,老子举守静抱一,非为守虚无,而是守道。道固然无形无相,但并非无迹可寻。道生万物,万物各持一部分道性,警如丹砂在炉中受热而成硫磺、水银,二者各有禀赋,而与丹砂不同。此道生耶?人生耶?」邵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