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清薇的生活,应该很轻松自在吧?(第3页)

 

加格达奇区,兴安岭地区区委。

 

立即组织会议,一直到晚上,都在逐字逐句学习。

 

与此同时,《关于全省开展城里知青下乡的通知》,正式下发。

 

知青下乡,不少人都有误会,以为是1968年才开始。

 

实际上,早在1955年,就有北京知青申请到北大荒垦荒,只是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

 

这一刻,影响全国十多年的知青下乡,才正式进入高潮。

 

干部子女,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谁敢不从?

 

兴安岭地区,连夜开展干部子女情况登记。

 

当时,就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干部家庭的子女,只允许有一个留在城市,其余都要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违反规定,轻则通报批评、纪律处分,重则开除公职。

 

会议现场,有人哀叹:“完了,咱们北大荒的农村,是能轻易去的么?”

 

在这种场合,说这样的话,明显不适,却没有人反驳。

 

在座的干部,绝大部分是农村出身。

 

知道在北大荒这种苦寒之地,农村的冬天,有多么难熬。

 

在家属大院里,起码有锅炉供暖。

 

在农村,只能待在炕上瑟瑟发抖。

 

自己的子女,哪里会烧炕?

 

真放到农村去,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眼见势不可违,大家打定主意,看能不能托关系,找份轻松一点的差事。

 

虽说工作无贵贱,但明显最好的就是当小学教师。

 

其次,才是后勤人员、技术人员。

 

不少人立即动了心思,走教育部门的路子。

 

但教育部门,哪能要那么多人,99.9%的干部家庭子女,都没有这个机会。

 

与同僚们的一脸焦躁不同,沈南平显得异常轻松。

 

他有些佩服自己的女儿,未卜先知,先下到农村去,选择的还是教师岗位。

 

要是放到现在,他还未必能顺利安排。

 

看来,要尽快帮女儿,把档案转过去。

 

落户靠山屯,起码还有陆明洲照应。

 

有他在,清薇的生活,应该很轻松自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