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拯救女知青(二)(第2页)

三百米,并不算远。

陆明洲没记错,这里果然有一个草甸子。

这种草甸子,是天然形成的,相当于干涸的池塘。

后面有一个挡风的小土坡,前方有一道堤坝,中间没有风,是天然的避风港。

这种草甸子,也是野猪、狍子、青皮子等动物,最喜欢待的地方。

等陆明洲与赵小丽赶到时,张黑子已经生起火堆。

干活这一块,张黑子比陆明洲还要麻溜。

他找来干草引火,又折下不少王八柳的枯枝。

一个小火堆,升腾而起,给这片冰天雪地,添上一丝温暖。

风依然在呼啸,天空飘起小雪。

火苗疯狂地摇曳,呼呼作响,像随时会熄灭。这里是避风,但不代表完全没有风。

尽管如此,李梅的脸上,还是恢复了一丝血色。

幸亏她只是,轻度失温。

要是中度或重度,光靠这个小火堆,未必能救过来。

有经验的赶山人,在晚上进山,先考虑的,一定是庇护所。

只有知青这种愣头青,才会一脑门子扎入,啥准备都没有。

现在找庇护所,肯定是来不及,能找到避风的场所地,全靠陆明洲对地形的熟悉,和惊人的记忆力。

否则,在冰天雪地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树,如何判断自己的位置?。

有指南针在,分辨东南西北倒是不难。可想找到避风处,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像刚才这种情况,恐怕地方还没找到,人已经彻底凉了。

所以,在东北赶山人中,不一定人人都会拜师,但一定会有人带。

很多都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别的行当,手艺不好,顶多是没人请。

在赶山这个行当,学艺不精,随时可能丧命。

一个人想单独赶山,最少要跟老把式学三年。

这些愣头青,也不知道是谁给的勇气。

气氛很沉默,赵小丽跟李梅,知道做错了事情,头也不敢抬。

当然,也有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陆明洲递过两个馍馍:“来,先垫垫肚子。”

两个女知青,相互望了一眼,可能是饿坏了,一人接过一个,小口小口地嚼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