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黑龙江上的帮工

黑龙江,碧山屯段。

 

老天似乎特别偏爱这里,风景秀丽,河道宽阔。

 

旁边有一圈白桦林。

 

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小木屋。

 

这些木屋里,有土炕,锅碗瓢盆、一应俱全。

 

在门前,堆着各种破网,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腥味。

 

这种木房子,是渔户盖的。

 

这年头,打猎需要当猎户,打鱼需要当渔户。当然,大部分人家叫农户。

 

每个屯的情况不一样。

 

靠山屯只有农户和猎户,而碧山屯则多了一个鱼户。

 

这种木房子,不是随便盖的。

 

而是申请成为鱼户后,分到哪一段江,房子就盖在哪里。

 

你不能过界去捕捞,否则人家把你的渔网给收起来,揍上一顿都没话说。

 

当然,鱼户不在的时候。

 

也会有村民偷偷去撒网,这就得瞅准了。腿脚还得快,慢了网就没了。

 

这年代,黑龙江的鱼,可真是多。常见的有“三花五罗十八子”。

 

三花指:鳌花、鳊花、鲒花。

 

五罗有: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

 

十八子,名堂更多了,都是东北叫法。

 

岛子、七里浮子、牛尾巴子、鲤拐子、草根棒子、鲫瓜子、鲢子、嘎牙子、鲇鱼球子、狗鱼棒子……

 

东北人有一种特有的本事,无论多高大上的东西,用特有的腔调一说,都会显得土得掉渣。

 

当然,鱼户一般也没啥文化,不喜欢文绉绉的那一套。

 

在他们眼里,啥鳜鱼?

 

哪那有叫鳌花实在?

 

3斤一个工分。

 

草根棒子,6斤一个工分。

 

鲤拐子,8斤一个工分。

 

胡罗、铜罗就不行了,要12斤一个工分。

 

……

 

当然这个工分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

 

捕鱼旺季,也就是春季跟秋季,标准要比目前高两成左右。

 

俗话说打鱼人不吃鱼。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是他们吃得多,另外一方面,是一家子还指望着这个换粮食。

 

打到好的鱼,谁舍得吃?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穿衣吃饭,全指望这点鱼。万一有个头痛发烧的,也有个买药钱。

 

再说修船补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鱼户打到的好鱼,一般都是上交。只有胡罗、铜罗这种小杂鱼,才舍得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