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白莲圣母王聪儿

福康安在宁化所逗留了三日。

起初,他原计划直接从宁化所奔赴洛阳。

然而,在宁化所盘桓数日后,他心中的想法悄然生变,毅然决定更改行程。

他决意要徐徐前行,一路且行且看。

他要看清楚,圣教短短半年时间,在山西做出了多大的成绩,得了多少民心!

元月五日,福康安乔装成商队,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而就在福康安离开宁化所之后,圣教即将迎来几位极为特殊的贵客。

洛阳,府衙。

今日,洛阳城飘起了小雪,细碎的雪花如缥缈的雾气,纷纷扬扬地洒落,为世间万物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粉妆。

杨奇伟头戴金冠,身着一袭蓝色长袍,悠然坐在办公室旁的檐廊之下。

身旁的案几上,摆放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与精致可口的点心。

他的目光,静静地投向那片银装素裹的优雅雪景之中。

在他的身侧,坐着两人,一位是倾国倾城的陈圆圆,另一位则是学识渊博的黄宗羲。

杨奇伟端起茶杯,目光中满是柔和,静静地看向陈圆圆。

今日的陈圆圆,显然经过精心装扮,面上略施粉黛,更添几分妩媚。

她身着一件月白色的对襟袄裙,袄子之上,绣着栩栩如生的缠枝梅花纹。那细腻的针法,将梅花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每一朵梅花都散发着幽幽冷香。

裙摆处,淡蓝色的祥云图案在雪色的映照下,灵动飘逸,仿佛随时都会腾云而起。

袄裙之外,陈圆圆披着一件银鼠皮的比甲。

银鼠皮那细密而柔软的绒毛,泛着淡淡的光泽,不仅为她增添了几分雍容华贵之气,更带来了丝丝暖意。

她的乌发如墨,精心绾成一个灵蛇髻,几缕发丝轻柔地垂落在白皙如雪的颈边,愈发显得楚楚动人。

寒风轻拂,发丝随风摇曳。

一支羊脂玉簪斜插在发髻之中,玉簪那温润的光泽与她如雪般的肌肤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灵蛇髻上,还点缀着几朵用珍珠和宝石制成的梅花簪饰,在雪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恰似傲雪绽放的寒梅,清冷而高贵。

陈圆圆微微仰头,静静地沉浸在眼前的雪景之中。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天女洒下的花瓣,轻盈地落在庭院中的松柏之上,压弯了枝头;

落在嶙峋的假山上,为其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更添几分神秘;

落在那一方平静的池塘之中,瞬间便消融不见,只留下一圈圈若有若无的涟漪,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故事。

她眉眼低垂,长睫如蝴蝶的翅膀,在眼下投下小片阴影。

那双眼眸,恰似一泓清泉,澄澈中带着几分与生俱来的冷意,此时却满是对雪景的沉醉。

高挺的鼻梁下,唇不点而朱,透着一种清冷的气质,让人不禁心生怜惜。

抬眸的瞬间,一片雪花恰好落在她的脸颊上,瞬间化作一滴晶莹的水珠,顺着她精致的轮廓缓缓滑落,宛如一幅绝美的冬日佳人赏雪图,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陈圆圆感受到杨奇伟的注视,面颊上悄然泛起了一抹桃红,但她依旧举止落落大方。

她侧首回眸,唇角微微上扬,轻声说道:“教主这般看着妾身,可是妾身脸上有什么东西?”

说罢,陈圆圆抬手轻轻擦拭刚刚落下雪花的地方,指尖触碰到一点湿润,然而很快,那湿润便被她灼热的体温蒸发得无影无踪。

杨奇伟端起茶杯,微微举杯,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说道:“美人如画,非景胜景。如此美景,实乃赏心悦目。”

陈圆圆面颊愈发嫣红,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有些欢喜,有些紧张,还有些隐隐的期待。

她微微侧目,避开了杨奇伟的目光,略带羞涩与欢喜地再次看向院中的雪景。

而杨奇伟则显得平静许多。

两世为人,历经生死磨难,他拥有着远超常人的豁达心境。

至于害羞,那是什么东西。

杨奇伟轻抿茶水,目光中多了几分思索。

一年前,他与陈圆圆初次见面,两人随后相处了数日。

而后陈圆圆告辞离去,杨奇伟则挥师北上,带领军队攻打洛阳。

直到去年五月,陈圆圆突然来信,表达了想要与杨奇伟秘密会面的意愿。

这封信意义非凡,因为此次会面,并非仅仅是陈圆圆个人的想法,实则代表着她所在的宗门。

双方在八月份如期见面,交谈甚欢,相谈之下,诸多事宜一拍即合。

自那以后,天香阁正式加入圣教体系,成为圣教的重要一员。

当然,这一合作关系一直处于隐秘状态,并未对外公开。

毕竟天香阁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江南等繁华地区,倘若其与圣教合作的消息不慎传出,必定会引来明国的针对与打压。

随着天香阁的加入,圣教在江南地区的情报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与完善。

之后,陈圆圆在洛阳短暂停留了半个月,便又匆匆离开,前往江南地区继续开展相关事务,并为圣教的情报建设工作提供了诸多助力。

直至近日,她才再次折返洛阳。

寒风呼啸而过,将杨奇伟从沉思中唤醒。

他亲自为陈圆圆斟了一杯茶水,关切地问道:“最近江南地区的情形如何?”

陈圆圆双手轻轻捧着茶盏,温热的茶水透过茶壁,缓缓传入她的身体,让她感到一阵暖意。

谈及正事,陈圆圆脸上的羞涩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往的干练与沉稳。

她略微斟酌了一下言辞,缓缓说道:“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圣教相继拿下山西、陕西等地,明国深感威胁,开始大肆扩充军备,积极编练新军。”

“然而,编练新军也好,扩军也罢,这一切都离不开钱粮资源的支撑。”

“为了从江南地区榨取更多的赋税,明国巧立名目,致使百姓苦不堪言。”

说到这里,陈圆圆右手轻轻拂过垂下的鬓发,眼中流露出忧虑之色,不禁叹了口气。

百姓生活已然艰难至此,身为贱籍之人,处境更是悲惨。

只是江南地区贱籍人数众多,即便她们有心转移到圣教的疆域寻求生机,却也困难重重,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陈圆圆轻轻吐出一口气,那呼出的香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化作一团白雾,瞬间飘散于天地之间。

她突然神色凝重起来,郑重地叮嘱道:“不过,倒是有一件事,教主需格外留意。”

“明国在与圣教的几番交锋中接连失利后,似乎想到了破解之法。”

“如今,明国的新军大规模装备火器,其中不仅有火枪,还有火炮。”

“什么,明军大量装备火器,火枪和火炮?”

黄宗羲原本并不想在此时充当“电灯泡”,打扰教主与美人的相处。

然而,听到如此惊人的消息,他还是忍不住变了脸色。

作为最早投靠圣教的读书人,黄宗羲如今在圣教中负责诸多重要项目,已然成为圣教的高层核心人物,自然对圣教的许多秘密了如指掌。

比如圣战士!

这些承蒙教主赐福的圣战士,拥有着远超常人的实力。

无论是力量、速度,还是耐力,都非普通凡人可比。

然而,他们虽强大,但本质上终究还是普通人。

在近战中,他们实力超群,可面对刀劈剑斩,同样会受伤流血。

而远程攻击,恰恰是他们的致命克星。

陈圆圆面色严肃,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听闻明国最近装备了一种新型火器,名为自生火铳。”

“寻常火器需要借助火绳点燃,操作过程繁琐复杂,且在风雨天气中极为惧怕受潮,一旦火绳受潮,便无法正常点火发射。”

“但自生火铳却完全克服了这类缺点,它采用燧石点火,大大提高了点火效率,使得火器在使用上更加便捷、可靠。”

杨奇伟眼睑微微垂下,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些许前世所看过的资料。

在前世,由毕懋康制造出的明朝版燧发枪,他将其命名为“自生火铳”,并收录到崇祯八年刊印的《军器图说》中。

杨奇伟沉思片刻,心中已有计较,自信道:“无妨,我圣教也在大力普及火器。”

“唔~~”

陈圆圆眼眸微微一闪,眼中满是诧异之色。

对于火器,她并非一无所知,也曾亲自把玩过。

在她的认知里,火器虽有一定威力,但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

即便是明国最新装备的自生火铳,也同样如此。

其一,自生火铳容易出现炸膛现象。

一旦发生炸膛,轻者会对枪手自身造成严重伤害,重者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周围的士兵也带来极大危险。

其二,其装填效率十分低下,相较于弓箭手的射击速度,都要逊色许多。

就在陈圆圆暗自思索之际,张楚山神色匆匆,快步从庭院外走来。

他抬眼望去,看到坐在杨奇伟身旁的陈圆圆以及黄宗羲,心中不禁暗暗皱眉。

但张楚山毕竟行事沉稳,并未多言,径直来到杨奇伟面前,双手递上一份文件。

文件的封面之上,只写着一行小字:清国报告书。

杨奇伟伸手接过文件,缓缓将其打开。

一行字瞬间映入他的眼帘:白莲圣母王聪儿即将抵达圣教疆域,欲与教主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