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管用的老套路(第3页)
等过几天咱们再聚,把继先、邵庭他们都给叫上,一起带着魏王殿下好好在汴京城转转。”
于是夏伯卿和齐衡第一个就走了,曹评跟李炜倒是还想留下来,可在老侯爷跟顾偃开的注视下,也只能灰溜溜的告辞。
场中只剩下顾家人的时候,话题就重新说到了朝局上面来。
狄青这件事已经办成了,武将担任枢密使的先例已经开了,那接下来要商量的,就是以后要怎么做。
顾偃开先介绍起了情况:“按照英国公的想法,既然狄青想当,就让他好好的先当上几年再说。
如今官家已经在陆续召回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人,他觉得梁适的位子坐不太稳,就更别提狄青了。
打算先让他们继续在位置上,去磨一磨这些人的锐气,然后我们再来想办法。”
老侯爷也同意道:“英国公老成持重,既是他的话,那这件事便这么办吧,不过这两年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让武人当了枢密使,剩下的枢密副使文官们肯定不会再失去,可再。”
顾鹤见他们商量的起劲,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对啊,甚至不止这些有品阶的官员,在
有些时候控制一个衙门,从上往下是一个思路,可从下往上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老侯爷眼前一亮,饶有兴趣的问道:“详细说说看?”
顾鹤介绍道:“咱们不妨这样想,那些吏员虽品阶不高,甚至没有品阶,却日日与公文、账目打交道,衙门里的大小事务,他们了如指掌。
若我们能把这些位置全部控制了,就好比在枢密院织就一张细密的网,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大作用。”
襄阳侯听后有些失望:“这想法倒是不错,只是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那些吏员之位,看似不起眼,却也有不少人盯着,如何悄无声息地安插人手进去?”
顾鹤继续补充道:“枢密院十二房基层吏员多属“流外官”序列,通过考试选拔进入,需通过州府级吏部试判文牍、算学等科目,合格者分派任职。
而其中又有细分,诸如北面房,优先选用有河北、河东边防经历的吏员,熟悉辽国事务者可直接调入。
支马房则是从群牧司、监牧系统选拔通晓马政的吏员;兵籍房则是要擅长文书档案管理的书吏,多从三司、户部档案部门调任。
虽然有人盯着,可要是我们走的本就是正规渠道呢,无非就是花些金钱时间,去专门培养一下嘛?咱们缺钱和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