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名次之争(第2页)

 

几百份考卷,想要一一看完,并且给出公正的评价,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初步把一甲和二甲的卷子排名初步定下之后,剩下的排名就不是很重要了。

 

只是等把这封弥除了过后,一件头疼事就出来了,关于这最后的名次该如何排列,首当其冲便是顾鹤。

 

首先顾鹤的文章确实写的好,其文章立意高远,文采斐然,见解独到且逻辑严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不凡的气度。

 

按常理来说,将其排进第一等那是毫无争议的。

 

然而,阅卷官们心中却各有各的顾虑,如果真的把顾鹤放进了第一等,那赵祯会不会顺势就将其列为第一,点为了状元。

顾鹤毕竟是勋贵出身,日后还是要接任侯爵之位的,他们虽然愿意接纳勋贵子弟进入文官体系,以平衡各方势力,但实在难以接受一个勋贵子弟成为状元。

 

其中便以翰林学士权知贡举曾公亮的意见最为强硬,斩钉截铁地说道:“小侯爷虽有几分才情,然通篇锋芒毕露,字里行间尽显咄咄逼人之势,有失中正平和之道。

 

再者他年纪尚幼,当继续磨练自身,我认为将其放到第二等,方为妥当。”

 

可梁适却并不认同,反驳道:“少年人自当有一股子锐气,再者科举本就是唯才是举,好文章就是好文章,无故降低名次,恐惹人非议。”

 

从梁适支持赵祯,提拔狄青开始,就有不少人看梁适不顺眼的,当即嘲讽道:“惹人非议的事情多了,梁相公难道还怕惹人非议不成。”

 

可梁适哪里在乎这个,反正他现在已经是宰相了,当下还是先确定这事重要。

 

尤其是范仲淹、韩琦、欧阳修这批人即将进京的档口,朝堂局势说不定会有新的变化,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慌的。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

 

最终,这个问题被摆到了赵祯面前,由他来亲自圣裁,可这也正好合了梁适的心思。

 

赵祯听完众人的争论,又看过了顾鹤的卷子后,便是笑道:“禛远这孩子,算是朕从小看着长大的,与太子一起读书了这么多年,朕对他也是寄予厚望,打算要放到太子身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