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榜下捉婿(第2页)

 

顾鹤笑道:“好吧,那说回来,官家是打算让范相公前往东宫任职了。”

 

赵曦点了点头:“加升礼部尚书,太子宾客。”

 

顾鹤问道:“这是让范相公领实职了,负责教导太子你了,那东宫其余属官,可有什么安排。”

 

赵曦对顾鹤也没有隐瞒,便把知道的都给说了出来。

 

晏殊领了太子少师,富弼领了太子詹事,韩琦领了太子左庶子。

 

听完这些之后,顾鹤不禁说道:“怪不得最近梁相公在朝中这么活跃,时不时便拉着英国公和我父亲说话,原来是有危机感了。”

 

庆历旧臣一回京,就全部挂了东宫职务,这其中透露的态度,相当之明显了。

 

不过这也正常,赵祯对于大宋如今的现状,了解的是最清楚不过。

 

有儿子和没儿子,在心态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初新政之时,两个儿子都尚且年幼,未来如何也不好讲,再有当时主持新政的一众官员都太过年轻,根本斗不过那帮老奸巨猾的反对派,他也就没有太过坚持。

 

可现在太子也立了,这帮新政官员也在地方历练了有七八年,该是可以重启新政的时候了,总不能把问题再留给儿子来处理吧。

 

赵曦笑道:“那梁相公可想错了,父皇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对于赵曦这话,顾鹤是不赞同的,正如当年夏竦跟自己结交一样。

 

两府相公跟勋贵结交,赵祯这个当皇帝的,要是没有想法那才是怪事。

 

可为什么他放任不管呢,不就是在心里做好了打算,知道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不了太长时间嘛!

 

而这一点,梁适同样也明白,不过他也没有办法。

 

当了宰相总是要做事的,正好如今文官不听他的话,武勋又不听枢密使的话。

 

不过相对而言,还是梁适更好一些,至少他还能拉拢勋贵和一部分文臣,反观狄青是真的两边都不待见。

 

也不知道,他最后要是知道,当年推荐他的人,回京之后便成了最反对他的人,也不知道会怎么想。

 

毕竟很快,韩琦就要说出那句,东华门外好儿郎的话了。

 

只是这个就没要跟赵曦介绍了,跟着一起再吐槽一下,这繁琐的仪式,顾鹤便出宫回了侯府。

 

在太子册封礼之前,跟着把各项典礼仪式做好,就是顾鹤唯一的活,也不用跑去谏院点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