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同道中人(第2页)
起初,他只是随意扫视,然而越看越觉震惊,心中对梁适的看法也逐渐改变。
因为他能真切地感受到,梁适此次是真心实意地投入了这份新政大纲的制定,绝非敷衍了事。
劄子中,对于改革科举、加强官员考核、官制变革、改革漕运和禁榷制度等方面,皆有极为具体的举措内容。
富弼放下总纲,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梁适:“梁相公,你可知这新政重启,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我们这些人可都是这前车之鉴。”
梁适却是面色坦然,回道:“彦国兄,庆历新政虽未竟全功,但我细细想来,其中诸多举措实乃利国利民之策,只是当年时机不对。
如今朝堂局势渐稳,正宜借此良机,再行新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至于个人问题,我只有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梁适从顾鹤这套出来的一句话,却是真的把富弼给刺激到了。
对梁适的称呼,也从公事公办的梁相公,变成了仲贤兄。
“仲贤兄大义至此,某自然应当要尽心相助,咱们这便去见范公,相信范公也一定会为你的这份赤诚之心所打动。”
及至范府门前,门房通报之后,富弼与梁适二人被恭敬地引入正厅。
范仲淹早已得到了通报,正端坐于厅中,手持书卷,气定神闲。
见二人进来,范仲淹这才缓缓放下书卷,起身相迎,但也同时带着好奇问道:“你们今日怎的会一同前来?”
富弼快步上前,深施一礼,将新政总纲之事简要向范仲淹说明。
范仲淹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接过富弼递上的劄子,仔细翻阅起来。
过了许久,范仲淹终于放下劄子,长叹一声,目光在二人身上缓缓扫过,最终也是对劄子内容表示了赞同。
但也询问道:“这份劄子上的内容,应该不是仲贤一人所想吧?你最近去过襄阳侯府?”
富弼听到这话,心中一紧,还以为这件事上,有襄阳侯的影子在,生怕会有什么不妥之处。
可梁适却是瞬间明白意思:“确实,当时我本是向襄阳侯询问武备之事,却没成想,小侯爷也对新政之事有番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