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开口要官
中书门下改革过后,梁适和富弼便开始了对中枢的其他衙门开刀,首先动手的便是三司。
三司,原本职责广泛,总揽全国财政大权,兼管部分工程事务,下辖盐铁、度支、户部三大部门,形成了一个“财权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独特格局。
三司使更是被尊称为“计相”,地位仅次于二府宰相,权势显赫。
废除三司,就是要把其职能划归户部和工部,户部接管财政管理(户口、赋税、钱谷),工部则主管工程事务(如城池、舟车),强化中枢的统筹能力。
这绝对算是官制改革中的一块硬骨头,可梁适和富弼商议过后,还是决定先啃下这块来,因为手里没钱,很多事情便不好办了。
现任的三司使为张方平,此人对于庆历新政的态度颇为复杂,既支持又反对。
庆历新政初期,张方平曾明确支持范仲淹的主张。
他不仅上书《平戎十策》,主张对西夏采取稳健策略,与范仲淹“先固内政”的思路不谋而合;还多次为范仲淹等人发声,支持吏治整顿和财政改革。
然而,另一方面,张方平又对部分改革措施的执行方式持有保留意见。
比如,对于科举文风的争议,他就曾直言不讳地批评欧阳修和石介推动的“太学新体”,主张恢复传统文风。
同时对于改革派的一些激进行为,诸如苏舜钦进奏院宴的逾矩行为提出责罚,强调朝堂廉洁,认为改革需稳扎稳打,而非急于求成。
为了争取到张方平这位重臣的支持,范仲淹再次亲自出马。
说起来,范仲淹虽已不在朝堂担任宰执之职,但私底下为新政所付出的努力,却丝毫不逊于他当宰执之时,纯属于白干活不拿钱的那种。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作风,倒是让他的话,平白体现了几分公心,让人更愿意相信几分。
这一点,在张方平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面对范仲淹时,态度是非常好的。
只是一旦谈及具体的新政改革事宜,张方平的态度便会变得强硬起来:“三司创立至今已有数十年,其根基早已深入朝廷的肌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