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河边草

第1209章划策(第2页)




    ……………………



    当然了,读书人确实比较阴损,有了一定的环境,十个文盲也不如一个读书人好用,不过换个环境,则反之亦然。



    马周的心思不在阴谋诡计上,辅公拓这人行迹太露,除掉其实是最好的办法,两个人都心知肚明,可谁也没往那里说。



    杜伏威现在很看重自己的名声,不想给人以薄情寡义的印象,起码不想让皇帝认为他薄情寡义。



    至于那些旧部,他已远离江左,几乎不再关注那边的事情了,部下们会怎么想都由着他们。



    马周也不想让人认为自己过于阴狠毒辣,他是想入朝为官的人,对这些尤其注意。



    而他给李伏威出这个主意,也不单单是为了赶辅公拓出京,那样的话,以吴王的名义给辅公拓弄个地方上的职位其实并无碍难。



    两个人说这么多,想的其实都是一样,那就是怎么才能把这人干净的撇开,而非是让他总是顶着吴王杜伏威结义兄弟的名义四处招摇,胡说八道。



    ……………………



    把辅公拓的事情定下来,两个人不约而同的转开了话题。



    “明年春天咱们的书院就能动工,慕先得去跟那些有才学的人多聚聚,不然等书院建成了,却没人过来教书,那咱们可就丢人了啊。”



    马周笑了起来,冬天里去参加文会有点辛苦,不过正是他求之不得之事。



    朝廷开科取士在即,文人们相聚总要拿来说一说,多跟人交谈除了能消息灵通之外,还能增长学识。



    他躲在吴王府中闭门造车可不行,“此事大王不说俺也要说几句的,马周身份微贱,与之相会之人便也平庸居多,寻不来什么鼎鼎大名的人物。



    这事还是得落在长安书院那边,让朝中之人说话,咱们再去诚意相邀,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再有就是杜氏兄弟皆乃大才,尤其是杜大郎,乃世之名家,著述遍传人耳,有他一句话,胜却旁人千言无语矣,今其弟与幺娘结下百年之好,正可借力,就是不知大王愿不愿意低头相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