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河边草

第1402章 攻倭(二)(第2页)

 不过这对于新罗来说没什么区别,他们和周围邻居的关系都很糟糕,谁倒霉他们都会幸灾乐祸的拍巴掌,而且不介意落井下石一番。

 所以他们全力给予大唐支持,除了奉上了很多粮草之外,还把新罗的水军都拿了出来,请令随军出海,一道去倭国耀武扬威。

 另外还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大军”,由真骨花郎金春秋率领,加入到了唐军当中。

 这还是金胜曼和金春秋兄妹竞争的结果,经过新罗朝中的商议,金胜曼需要留下来和唐人维持关系,所以金春秋才得以胜出。

 附属国好像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惯好狐假虎威,只要能从中喝些汤汤水水,他们就会感觉非常的满足。

 ........................

 大唐元贞五年八月十八。

 十余万唐军已经全部聚集于新罗东南金海城附近,而沿岸海上,战船云集。

 大唐,新罗以及俘获的倭人战船尽数集于此处,数千大小船只看上去几乎把整个海面都覆盖了起来。

 风季之中,海浪不小,战船在波涛汹涌间起起伏伏。

 八月中,先头各部一到,其实就已经开始组织士卒登船,最主要还是把粮草运送到船上。

 大军中军到来之时,新罗东南的两个港口附近就变成了唐军的大营,蔓延二十余里,不论是新罗的贵族还是百姓,皆被驱赶一空,未得允许,不得靠近半步。

 ..................

 李靖至金海城,再次召开军议。

 进军的路线已经不用多说,各人皆知其责。

 最后的这一次军议上,李靖再次强调了后勤的重要性,主要还是说给来到此处的新罗女王以及他的臣下们听的。

 一个冬天,时间可不短。

 在这个几个月当中,必须维持大军基本所需。

 当然了,大军登陆倭国列岛之后,会就地进食,这要看大军的进展情况而定,而且大军不会全军而出。

 李靖留下了近五万人在新罗,一来保证大军后方稳固,他对新罗人还是不太信任。

 二来就是为大军后援,战事顺利的话,这些人会负责运送粮草,军情紧急之下,则为大军后备。

 比如说杜伏威等人一直警告他要注意天气,一旦大军在海上或者陆地上受到天气的影响,那么后备的这五万人便会启程补充入大军当中。

 在李靖的规划当中,两个月的时间,大军要粉碎掉倭国的顽抗,起码要进入到倭国腹地,并站稳脚跟。

 ..................

 八月二十四,六万大军全数登船。

 数千艘大小船只陆续杨帆启航。

 站立在码头上相送的人们心情各异,却都在祈祷着这支大军能够马到功成。

 新罗女王金德曼和妹妹金胜曼在贵族们簇拥之下并肩而立。

 金德曼看着海上那林立的船帆,说道:“如此场面,今生仅见啊,也不知何时我新罗也能有此盛举。”

 金胜曼笑着答道:“会有的......以后得多建些码头了,咱们这里和大唐来往不如百济那边便利,可却能直抵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