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河边草

第1534章接战(第2页)




    此时唐军的骑兵将领们对此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轻骑兵的作用不在于突阵,而在于其灵活性。



    可以快速的机动,比如断绝敌人的粮道,围着笨重的步兵军阵往来骚扰等等,选择很多,直接冲上去交战,其实是下策,只有双方都是骑兵的情况之下,才会成为骑兵将领的无奈选择。



    …………



    高句丽人的战术布置的很糟,可能是之前被突厥人给打蒙了,不然高句丽人的骑兵也不会就这么一点。



    当然,高句丽人也许是轻敌了,这个可能很大,因为高句丽人的思维中原人向来很难理解……



    就像他之前跪在地上,可也许只在下一秒,他们就能活灵活现并骄傲的对你说,看在你之前给我磕头的份上,我就不和你计较了,大写的懵逼有没有?



    只不过战争是严肃的,当你对它嬉皮笑脸的时候,它可不会那么宽容的对待你。



    骑兵冲锋起来,声势自然不小,密集的马蹄声终于成为了战场之上的重音符之一,顺势也将战事带入到了高(和谐)潮部分。



    “张弓,张弓……”



    唐军阵中,军官们声嘶力竭的向部下们传令。



    弓箭手拉开硬弓,等望山之上的人挥舞了几下旗帜,军官们用力的挥下手臂,“射,射……”



    箭矢像乌云一般升空,带着恐怖的利啸,在重力的作用下划出优美的弧线落下,带来的却是死神的微笑。



    箭矢如雨点般落在高句丽骑兵的头上,噗噗的入肉声中立时便是人仰马翻,骑士惨叫着跌落下马,战马哀鸣着翻滚在地,顺便把身上的骑士抛飞出去,有的人甚至还在空中,便被箭矢射成了刺猬。



    弓箭,永远都是对付骑兵的最佳武器。



    当年李陵率五千步卒入大漠击匈奴,被匈奴八万人围困,几次突围而出,行军数百里,杀伤匈奴骑兵万余众,直到箭矢用尽,才力竭被俘。



    这就是步卒对骑兵的最为经典的战例之一,李陵所部弓手在那一战当中,据说射出了五十万支箭矢。



    匈奴骑兵狂攻不止,大战数次,在李陵所部箭矢未曾用尽之前,依旧未能留下这数千步卒,可见当时李陵训练的弓箭兵之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