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至圣天青地黄

第17章 双甲案首(第2页)



    一行人自远处建行渐近,他们高谈阔论着。



    但树上的鸟儿依旧欢快的蹦跳鸣叫着,吱吱喳喳的鸟鸣声空旷悠远,根本就不惧怕那些高谈阔论的文人雅士。



    随即。



    整个画面凝固下来,赫然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



    “好,好…!”



    过了许久,苏城才满脸复杂的从意境之中脱离出来,他念念不舍的看了几眼供桌之上的几张文稿,转身去后院做饭去了。



    余贤亦步亦趋的跟了过去。



    每天看着老爹一个人忙里忙外,他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便想帮忙做些事情。



    “君子远包厨,赶紧读书去!”



    苏城恶狠狠的盯了余贤一眼,把他推回了内室里。



    “爹呀,孟圣此语并非说君子不能进厨房。”



    余贤嘀咕着辩解了一句。



    “为师不比你懂?”



    苏城站在后门门口堵着门,看那架势,只要余贤敢继续辩解,怕是要吃上几块板子。



    “好吧,孩儿这就去!”



    余贤不敢继续唧唧歪歪。



    他也知道,苏城其实天下父母都一样,巴不得自家孩儿每天专心读书,啥事不做,只要能考出好成绩,哪怕自己像驴像牛一般再苦再累,他们也都心甘情愿,而且还乐在其中。



    回到学堂里,余贤翻开一本春秋开始朗诵。



    他虽然能过目不忘,但读书这事儿,可不是过目不忘就能学好的,只有彻底的理解文章中的义理,才能算是把书读会了。



    前世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是看一遍记在脑子里的,只是文字的形体而已。



    就比如有人把一首诗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却并不理解诗文真义,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读的望天书。



    学霸与学渣的区别,就在于此!



    渐渐的。



    余贤的朗诵声越来越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他声音里似乎充满了著作者的情感一般,每一个字从他口里吐出,似乎都拥有了灵性。



    丝丝缕缕的明悟,以及对经义的理解。



    缓缓在他脑子里汇聚成流。



    “咦…文字共鸣!”



    几条街外,一青衣老叟正和另一方脸阔口老者坐在槐树之下下棋。



    突然他的耳朵动了动,轻咦了一声。



    “呵呵,晋然好福气!”



    方脸阔口老叟啪的落下一子,叹息一声,似乎有些羡慕之意。



    “现在还不好说,就看心志如何了。”



    那叫做晋然的青衣老叟摇了摇头。



    “出身寒门,年仅十六,一首书法不仅有大家之风,已然踏入书法一境,更是自成一体,确实需要好好观察。”方脸阔口老者淡淡说道。



    “估计有些庄家的影子,前些时日此子与其父曾言说过,他伤于柳家子之时,梦中曾有仙人出手点化,才能开窍至此。”



    青衣老叟随意点下一字,皱眉说道。



    “庄家曾有人来过,并未感受到庄圣成圣根基之气息。”方脸老者同样似乎有些不解,自语道。



    “难不成真如鸣秋先生所言?”



    ……



    沉默许久,二人又下了数子。



    青衣老叟突然展颜笑道:“管那许多作甚?只要于我人族有益,他是何来源并不重要。”



    “也对,等他到了举人,自然会去书山。”



    方脸阔口老者咧了咧嘴:“到时一切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