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至圣天青地黄

第120章 文阁

    在积分排行榜右侧,是诗文排行。



    咏蝶高居第一,下面一首则是邓俞那首达府诗《三月二十四日渡奇水河有感》。



    余贤看了看。



    奇水河头春水生,更无风雨只宜晴。



    鸟飞不动朱旂影,鱼跃时惊彩枻声。



    天上银河非旧路,人间瀛海是虚名。



    何如周囿开灵沼,愿我人族乐泰平。



    “好,此诗极为不错!”余贤赞道。



    “呵呵,此诗写情是不错的,但景物描写有些散了,否则定有鸣州之姿。”老人笑着叹息一声。



    “嗯,确实如此!”余贤也点头说道:



    “诗文之本质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文化,表达思想,所以须得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方为上乘之作也。”



    “此诗之中!”



    “如朱旂、彩枻、瀛海、周囿和灵沼等词语尽皆生僻。”



    “大部分人不仅难知其音,更不解其意。”



    “是故此诗虽有鸣州之姿,却只能屈居于达府之境,让人不胜唏嘘。”



    “我人族诗道第一人论诗,果然精辟入理。”



    “发人深省呐!”



    老人随意的抬手一挥,余贤的评语便出现在诗文榜上面,字字珠玑,熠熠生辉。



    山下,数千人看着那道评语,若有所思。



    “好了,虽然你也作过了一首鸣州之文,但那是你私人行为,故此,诗阁之题目,你还得作答才算通过。”



    老人笑了笑,看着余贤不说话。



    “请先生出题!”余贤也不犹豫。



    老人所言的确不错,而且他还因此拐走了书山的冰灵之蝶,收获多多。



    “好!”老人目光一亮,朗声道:



    “今日之题,就以刚才你之经历来出吧,词牌名为:蝶恋花,入境即算通过。”



    “蝶恋花?”



    余贤来回踱了几步,正要开口朗诵时,老人突然一挥手,一套桌椅出现在他面前。



    让余贤诧异的是,这种桌椅的款式。



    分明就是他在苏氏蒙学做出来的那种,而不是古人常用的矮几加蒲团。



    桌椅上,笔墨纸砚俱全。



    “多谢先生!”



    余贤拱手道了谢,才开始缓缓磨墨。



    提起毛笔,余贤眼眸深深,望向西北,随即沉沉叹息一声,挥毫落纸:《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蛮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余贤停笔,双目中似残留着深深哀伤。



    他也不管那一股股明黄色文气自纸页之上蒸腾而起,再次在书山上空形成的那一道绚丽多姿的五彩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