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至圣天青地黄
第122章 传天下诗画(第2页)
而余贤的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画中那道枯瘦如柴的佝偻身影。
以及那道沧桑枯黄,却又满是希冀的目光。
隐隐约约间。
他似乎听到了那道身影口里,那句将出未出的话语:
“你们快快长大吧,贤儿…”
“就有新鲜的菜吃了啊。”
“哎!”老人叹息一声,惊醒了余贤。
“让先生您见笑了!”
余贤揉了揉眼泪,低声解释道:“当初晚辈不晓世事之艰辛,不知父亲之劳苦,曾数年间悖逆于他,而今再次记起时,方知父亲恩重。”
“现在想来,父亲当初之言,言犹在耳。”
“故此才有些失态。”
“浪子回头,犹未晚也!”老人郑重说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只可惜此画虽然情景俱佳,特别是你父亲之身影,堪称点睛之笔,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你再看看补足一下吧。”
余贤点头,轻声说道:“先生教训得是。”
“诚所谓诗画本一体,有诗无画难尽意,有画无诗景不全,学生这便为此画题诗一首,以全诗画之意境,也全了我父亲这份拳拳爱子之心。”
说完,余贤提起毛笔。
在画卷左上角留白之处挥毫写道:《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题完字,余贤本想摸出印章盖上去,只可惜没能拿出来,他才想起这是在书山里,便用手指蘸了一些墨汁,印在了他名字上。
轰…滔滔文气轰然而起。
只是刹那间,浓烈文气便在书山上空形成了一道九彩长虹,蛮横的贯穿天际不知去了哪里。
“咦…?”余贤惊呼一声。
在他想来,这首诗文顶多也就是镇国罢了。
现在却形成了传天下之景象。
“你再想想也就明白了。”
老人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微笑着说道。
余贤愣了一下,转念间便明白过来。
锄禾一诗的确只是镇国之境,但他的画在他不经意间,便用上了后世诸多技巧,致使这幅画已经达到了画道二境如梦似幻。
再加上他的书法。
竟然在刚才同时突破了二境铁画银钩。
这一切加在一起,将他对于父亲苏城的那种愧疚和思念之情,一下推到了巅峰。
景助情势,情增诗意,意浓景深…
这幅诗画。
情意景已经浑然一体,彼此勾连。
自然就达到了传天下之境。
“还不止如此!”老人轻轻笑道。
他随手挥了挥,一道光幕出现在余贤眼前。
光幕之上。
他父亲苏城正坐在学堂里,此时一道滔滔巨浪一般的文气洪流自天而降,将他笼罩其中。
透过那道神奇的光幕。
余贤清晰的看到,他父亲苏城的文海里波翻浪涌,不停的扩大着,在那股巨浪滔天的文气洪流冲刷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