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3章 曾国藩的选择,赵匡胤吐槽咸丰自作自受

 当听到“改朝换代”这四个字的时候,包括曾国藩在内,所有人的心都猛然一跳。

 这还真没说错!

 王朝京师陷落,皇帝出逃。

 咸丰,岂非第二个元顺帝?

 元顺帝的结局,在场所有人都知道。

 而灭亡元顺帝的,正是从南方北伐的政权。

 曾国藩岂非就在南方?

 更重要的是,大清是异族王朝。

 而曾国藩,是纯得不能再纯的汉人!

 异族王朝覆灭,汉人将领登高一呼,重建华夏。

 顺理成章,合情合理,无可置疑。

 曾国藩的心脏激烈地跳动着,身体不断颤抖。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拒绝成为开国太祖的诱惑。

 曾国藩又怎么可能例外?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也来劲了。

 【秦始皇嬴政:你们还真别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汉高祖刘邦:曾国藩一旦带着湘军起事,那天下就真要大乱喽。】

 【明太祖朱元璋:大清和大元一样,京师都在北方,但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却在南方,这是死结。】

 政治重心在北方,意味着权力在北方。

 而南方更有钱,为国库税赋贡献更多,却没有办法分享到足够的权力。

 南方怎么可能满意?

 朱元璋凭什么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北伐成功的皇帝,为什么之前的皇帝不行?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元末的南方有远胜于北方的经济基础,自然就能决定整个国家的上层建筑,也就是社会制度。

 在元末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元末之前的北伐都失败了。

 经济基础就是国家最底层的根基。

 国库有钱,人民富庶,就是盛世。

 国库没钱,人民贫穷,乱世必现。

 无论古今中外,有钱的国家就一定能撑。

 南宋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南宋凭什么抗衡蒙古帝国五十多年?

 有钱啊!

 再把视角看回来。

 元朝末期是如此,大清又如何能免俗?

 如今的大清,国库破产,百姓贫穷。

 亡国之兆已经显现。

 曾国藩是汉人,手里又有整个大清境内最强悍的湘军。

 威望更不用说,响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