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秦始皇觉得,朱棣之勇武,只有两人能比(第3页)



    朝堂之中的文官心腹是齐泰、黄子澄。



    这都是些什么垃圾?



    这两个家伙推荐给朱允炆的,不是耿炳文这种半截入土的超级老将,就是李景隆这种没带过兵的愣头青。



    郭英呢?盛庸呢?翟能呢?



    一堆中生代,当打之年的将军,就是不用!



    连一个朱棣都挡不住,将来能挡住瓦剌和鞑靼的南下?



    瓦剌鞑靼挡不住,那大明的基业还怎么守?



    朱元璋想到这里,心潮越发起伏。



    老朱这辈子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被赶到草原上的蒙古人死灰复燃,再度南下。



    为了防止蒙古人南下,老朱设立藩王制度。



    九边诸藩王,是第一道屏障。



    中原诸藩王,是第二道屏障。



    长江上中下游藩王,是第三道屏障。



    甚至,即便长江失守,朱元璋还留了一个最后的后手,那就是云南沐家!



    现在,朱元璋突然发现,要是用朱允炆来当这个继承人,好像多少道防线都没用!



    大明的基业,难道要二世而亡?



    这一刻,朱元璋突然明白。



    为何金幕之中,会把朱允炆列为十大败家子继承人之一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强行压制住了脑海之中拒绝立朱允炆为皇太子的念头。



    再看看。



    允炆毕竟还年轻。



    若是能从跟老四的战争之中吸取教训,成长起来,把老四这不知所谓的靖难给灭了,那就还有救。



    谁年轻时没冲动过,没犯过错?



    但前提是,知错,你得能改!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收复德州后,明军士气大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接着北上,陆续将河北许多之前被燕军攻克的城池夺回。】



    【建文二年九月初十,朱允炆下达命令,正式撤换李景隆,以盛庸为平燕大将军,升兵部尚书,陈晖、平安为副职辅佐。】



    【九月底,盛庸领明军主力攻克沧州,北平震动。】



    画面一转,来到了北平城中。



    朱棣坐在燕王府大堂,表情阴沉。



    “这盛庸,还真是紧跟着俺的屁股就追来了,真以为俺拿他没办法了?”



    在朱棣身旁是一个年轻的、两百多斤的大胖子,这便是燕王世子,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



    朱高炽抖着胖脸,喘着气开口。



    “父王,所有后勤物资已经准备,军队也重新补满了。”



    朱棣二儿子朱高煦闻言立刻道:



    “父王,还等什么?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和南军拼了!”



    朱棣点了点头,战意昂然。



    “那盛庸一路北上,立足未稳,俺不会给他任何休整的机会。”



    “必须要将之前河北的所有土地夺回,不然俺连后勤物资都无法支撑了。”



    “传令三军,立刻集合出征沧州,和盛庸那小子再来放对。”



    朱棣说着,猛然站起,拔出腰间宝剑,直指南方。



    “这一次,非胜即死!”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微微点头。



    “朱棣此人,若是能用好,绝对是堪比王贲、蒙恬的当世名将。”



    “就这股勇武之气,被朕灭掉的山东六国,都无人能及!”



    扶苏又一次欲言又止。



    秦始皇瞪了扶苏一眼,喝道:



    “有话就说,憋在肚子里是想要等将来烧给朕?”



    扶苏吓了一跳,有些无奈,只能老实开口。



    “父皇刚刚说了勇武之气,儿臣突然想问,荆轲……算有勇武之气吗?”



    这个问题一说出来,大殿之中诸多大秦臣子直接眼珠子都瞪圆。



    太子殿下,你是真敢问啊。



    荆轲那家伙,可是差点把陛下都弄死的!



    秦始皇愣了一下,随后洒然一笑。



    “荆轲此人,确有刺客之勇,但也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当日朕就在他五步之内,他尚且不能杀朕,被朕持剑反杀!”



    “是以,荆轲只有勇,却没有武!”



    “反而像王贲、蒙恬、朱棣这般,不但个人武艺出众,更有灭国之勇气,如此方乃真勇武,真豪杰也!”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重重哼了一声。



    “娘了个蛋的,这朱棣,怎么越看越像项羽了?真真是烦死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