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萧何的“妙计”,瓦剌也先登场

    曹参手一抖,把胡须都扯下一根。



    过了好几秒,曹参才无奈开口:



    “陛下就不必和朱祁镇这种上盘点的人物去比了吧。”



    不和好的比,还比烂起来了?



    刘邦得意洋洋。



    “话可不是这么说,反正朕就是英明,哈哈哈!”



    陈平忙道:



    “英明无过陛下!”



    萧何默默地翻了一个白眼。



    吕雉突然开口道:



    “萧丞相素来以智计著称,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宦官掌权吗?”



    萧何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正色道:



    “不瞒皇后说,臣以为这宦官专权,乃是无解。”



    刘邦大为不满。



    “朕都已经禁止太监识字了,怎么还无解?”



    “老萧,你和朕说清楚,别什么都藏着掖着,没意思。”



    萧何捋了一下思绪,开口道:



    “从朱瞻基和朱祁镇父子的经历来看,宦官其实就是这父子二人用来争夺权力的工具。”



    “说白了,这对父子在宫外没有任何根基,他们就算想要找几个可靠的人都无处着手。”



    “此时,一直陪伴他们长大、精心伺候他们生活的宦官,自然就是最可靠的争权工具了。”



    “而且宦官没有后代,那就意味着他们做事可以不择手段,出事了皇帝也能直接把责任推卸到宦官身上,一了百了。”



    刘邦陷入沉思之中。



    吕雉则看了一眼刘盈,面带忧虑。



    过了一会,刘邦道:



    “那,如果宫里没有了太监,只有宫女,能不能解决?”



    萧何不紧不慢地开口。



    “且不说有些力气活只能是太监来干,就算是没有太监只有宫女,那小皇帝们想要争夺权力,依然还是只能依赖身边信任的人。”



    “至于是男是女,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说了,若是把太监都赶走了,小皇帝想要争夺权力就更难了,岂不是加重了皇帝被权臣架空的风险?”



    刘邦憋得通红,过了好一会才道:



    “那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萧何摇头道:



    “当然是有的。比如说,可以在小皇帝年幼还是太子的时候就选派值得信赖的大臣进入东宫,作为太子的班底,让太子班底具备一定力量。”



    刘邦听得皱眉不止。



    让一个小太子拥有足以登基的力量?



    这不扯淡吗!



    刘盈都这么大了,朕还不愿意分多一点权力给他呢。



    萧何见状,笑了笑,道: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给太子的生母足够的权力,也就是外戚。”



    “外戚属于太子的舅氏,当外戚力量够强大的时候,拱卫太子登基掌权当然也不成问题。”



    刘邦又一次皱眉。



    外戚?



    就吕氏那些蠢货?



    要是真给他们掌权了,大汉还不知道被吕氏那些蠢货霍霍成什么样子呢。



    刘邦看向萧何,示意继续。



    萧何哭笑不得,双手一摊。



    “陛下,臣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



    刘邦:“……”



    曹参突然慢悠悠地开口。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陛下规定今后未及冠太子不可登基,就能解决了。”



    刘邦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



    “你这个主意,比老萧的还要更加不靠谱!”



    刘邦无奈之下,将视线转向金幕。



    金幕之中,朱祁镇正兴致勃勃地和王振欣赏着宫女们的歌舞。



    朱祁镇笑道:



    “先生,如今瓦剌鞑靼都来朝贡了,朕这个功绩,和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比之如何?”



    王振正色道:



    “当年唐太宗可没有征服乌斯藏,反而是被吐蕃困扰多年。”



    “如今乌斯藏尽为大明之地,吐蕃后裔全是华夏臣民,足见陛下之功,比之唐太宗更强几分!”



    朱祁镇哈哈大笑,年轻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大明立国至今也有半百年岁,那大汉朝也是此时出了一个天纵奇才的汉武帝,让大汉朝更上一层楼。”



    “朕也要成为大明的汉武帝,将来让整个世界都知道大明有朕!”



    王振立刻顺杆往上爬。



    “明武宗非陛下莫属。”



    朱祁镇越发得意,握着王振的手感慨道:



    “王先生,纵观天下,只有你才是朕的知心人啊。”



    “有你辅佐朕建立大明盛世,真大明之幸也。”